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47章 邀糜芳出仕(2/4)

以这才暂且搁置下来。”

糜芳说的简单,但语气中却是带着丝丝骄傲,事实上李易在旁听着,也是佩服无比。

在后世,经营一家将分公司遍布半个华夏的企业,那样的老总你说厉害不厉害

更不要说在古代了,交通不方便,动不动到处打仗,社会秩序轻易就会被打破,在这种糟糕的环境下,能铺开这么大的摊子,哪怕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了家族传承,但李易也是真心挺佩服糜家人的,反正换了他是做不到。

所以,李易也不掩饰自己的欣赏,赞叹道“糜家能有这般规模,真心让人敬佩,在李某看来,恐怕陶朱公在世,也不过如此啊”

糜芳虽然自得,但也没飘,赶忙谦虚道“襄侯过誉了,这只是一些商贾手段罢了,上不得台面的。”

李易笑着摇摇头道“世人虽然对商贾之事多有鄙夷,但我却是觉得不然,就如同那纸张,虽然是方便书写记载之用,然而我造出此物,又何尝不是为了以此为买卖,获取钱财”

糜芳听了这话心中大为舒畅,看着李易更是感觉无比顺眼,不像是在徐州的时候,那些人明明想要让糜家出钱出力,暗暗还瞧不起糜家的商贾身份,相比李易的真诚,那种态度真的让人作呕。

可惜,这是李襄侯,不然他真的很想搂着这个妹夫的肩膀,痛饮几杯。

糜芳心里美滋滋的,他已经越发肯定,李易是要在纸张生意上拉上糜家了,然而,不料李易李易话风陡然一转,却是又道“只是陶朱公能闻名后世,虽然离不开其经商手段,但非要说根本的话,还是在于辅佐越王复国,最终灭吴,子方以为然否”

对于李易忽然改变言语重点,糜芳觉得有些怪异,但还是点了点头,他也承认,陶朱公之名传于后世,说到底还是范蠡最早的成就,后来的经商之举,对其名声不过是个添头罢了。

甚至,若不是有辅佐越王的经历在,后来范蠡的生意也做不起来,毕竟财帛动人心的道理在什么年代都是适用的。

李易面带笑意的看了糜芳一眼,问道“糜家在经商一途上的成就让人侧目,然而,你可曾想过,糜家发展在洛阳与据受阻,虽然是因为一时战事,其实也是因为大势”

糜芳疑惑道“大势”

“不错,正是大势”

李易说道“若是天下太平之时,糜家生意兴旺,店铺遍及天下虽然很难,却也不是不可能,最差也能薄根本基业,可如果是遇到乱世呢”

糜芳讷讷不知如何应对,毕竟以他的眼界,抛开商业本身,其余方面他能看清楚眼前就很不错了,至于天下大势,这真的有点为难他了。

见糜芳犯迷糊,李易也不失望,一个人有一方面长处就很优秀了,不可能对每个人都要求那么高。

李易耐心说道“我听你说了糜家在兖州有产业,想来上一年中兖州战乱不断,估计受损不少吧”

糜芳想了想,觉得李易算是半个自家人,这些事情没什么好隐瞒的,便如实说道“不瞒襄侯,因为兖州战事频发,我糜家商队货物损失不少,虽然家兄当机立断,决定收滤员,奈何刀睫眼,再加上通行不畅,我糜家在兖州陆陆续续折了上百人手,最后种种损失与抚恤计算下来,上一年兖州一地不但没有利润,反而将徐州所得折进去将近三成。”

李易轻轻点着头,心中却是颇为震惊,虽然早就对乱世有所觉悟,可骤然听到一家做生意的,一年就死伤百人,实在是太过。

而且这还是只是一个兖州,那么放眼天下呢

李易不由叹息,这就是乱世啊。

定了定神,李易继续道“假若将来,扬州,豫州也有战事呢,糜家营生当如何安排”

李易问的很随意,可糜芳却是感觉身上有些发冷,因为李易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