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公非辅,乃摄也(十九)“山河防线”(3/5)
”然后他忽然抽出弯刀,刀锋指向北方,“对了,罗刹人虽然败走,但鄂毕河上游还有他们的贸易站。“
“正是。”额尔德木图将地图卷成筒状,“明日启程,沿鄂毕河修筑九座堡垒。”他拍了拍腰间的万历三式燧发骑枪,“我会亲自给师相上疏,请他老人家批准每座堡垒配备两门三号轻炮,让罗刹人知道,乌拉尔山以东不允许他们存在!”
是夜,明军主力已经回撤到托木斯克城外扎营。额尔德木图独自登上箭楼,望着西北方向——九十里外,是他们计划新建城池或者堡垒的地方。
忽然,一名鞑靼老者攀上城墙,献上一把镶嵌宝石的突厥式弯刀:“尊敬的大汗,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冰原之刀。”
额尔德木图有些意外,但也没有太意外,他伸手接过弯刀,发现刀身上的铭文在月光下若隐若现。
“我们的祖先曾是伟大的成吉思汗的盟友,”老者深深弯下腰,继续道,“如今我们也愿意做大明的屏障。”
额尔德木图将弯刀插入箭楼的缝隙,刀身没入冻土三寸,这才对老者道,“明日,我们将在鄂毕河与托木河交汇处建城,取名‘镇北堡’。既然你已经表明了臣服的立场,那么我也看在你们曾经效力于伟大的成吉思汗麾下,愿意承诺你们将来可以居住在这座坚固而温暖的城堡之中……唯一的前提,就是你们也要与我们的人一道参与建设。”
“如您所愿,尊敬的大汗。”老者知道自己并没有讨价还价的本钱,反而庆幸于这位“大汗”竟然如此好说话。
是的,他虽然说自己的祖先是“成吉思汗的盟友”,但那基本属于往自己脸上贴金,蒙古人当年一直是拿他们当奴隶使唤的,只是名义上给了个“盟友”的口彩而已。
黎明时分,明军拔营北上。额尔德木图主力当先,伊勒都齐率军殿后,他的驯鹿雪橇队载着两门已经拆卸的三号轻炮。
队伍行进到鄂毕河支流正欲渡河时,先锋部队突然发来警报:“前方有罗刹人!”额尔德木图策马向前,只见十几个走散又聚集起来的俄军正试图埋设炸药炸毁冰面。他们的火绳枪在冰雪中无法击发,只能用战斧劈砍冰层——这是为了将炸药埋进去,否则黑火药的威力不够。
“随便去一个营,解决他们!”额尔德木图下令。一个营的归化骑兵迅速上,依旧是拉出斜线,从侧面连续三轮齐射。虽然因为冰雪的原因,归化骑兵也不敢放马快跑,但依旧不是俄军残兵两条腿能比的——毕竟人也打滑。这些零散俄军很快被铅弹掀翻在冰面上,鲜血染红了鄂毕河。
傍晚时分,明军抵达目的地。额尔德木图望着白雪皑皑的荒原与冰河,抽出弯刀在冰面上刻下“大明镇北堡”五个大字。伊勒都齐的驯鹿雪橇队开始卸载建材,鞑靼牧民则在附近搭建毡房。
“小王爷,”阿密达指了指西方,“刚打听到的消息,从此处一路向西,要走两千两百里,才能抵达罗刹人在乌拉尔山以东最大的据点,或者说城池——秋明。”
“师相信中说过,秋明建立于十一年前,现如今应该有些模样了。”额尔德木图点了点头,冷笑道,“我们不着急,师相说京华在伊犁的火炮厂马上投产了,虽然这个厂造不了二号炮,但也有三号炮和四号炮,他已经下令调给我们三十门三号炮,有了这些火炮在手,区区一个秋明城岂有拿不下的道理?”
顿了一顿,他又继续道“而且师相还说,罗刹人现如今正在内乱,只要把乌拉尔以东的这批罗刹人击败,他们十年……甚至二十年内都休想再跨过乌拉尔山,而这些时间足够我们大明建立起乌拉尔山-乌拉尔河这一‘山河防线’了。”
额尔德木图并非无的放矢,而高务实的“消息”当然也是准确的,俄国人现在的危机严重得很。不客气的说,甚至有亡国之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