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026章 官升两级(2/3)

四拜!”兴,平身,乐止。

序班举表案、书案置于殿内稍东,进书官退于东班侍立。文武百官入班行礼如常仪。

一应典礼完成,《大明会典》正式颁行天下。

高务实等纂修官回到翰林院,众人纷纷议论,皆以为此次纂修如此迅速顺利,实在有赖高务实这位总修撰的才干。

此前大家还觉得高务实这个六首状元来历有些不正,很可能是皇帝出于关照伴读的心理产生的,但经过这次为期近三月的修典,翰林清贵们再也无话可说,于是纷纷向高务实道谢。

不得不谢啊,编了几年都没编成的会典,到了高务实总司之后,居然不到三个月就成功了,这可是齐齐官升一级的功劳,说句不要钱的好话总是值当的。

高务实知道此事内情如何,倒也不居功,反而不断感谢诸位同僚的大力帮衬,在他口里,这档子事能做成,诸位同僚,包括此前参与纂修的其他同僚们占了九成九的功劳,反倒是他高某人占了大伙儿的便宜。

本来那些调离的老纂修官见会典居然三个月编成颁行,都有些心中恼怒怨恨,总觉得是自己这些人辛苦栽树,却被后人跑来乘了凉,现在听高务实这么一说,才多少消了些气。

高务实又表示,说自己对诸位前辈、同僚的工作无以为报,只好请大伙儿去望龙楼吃顿便饭,略表感激之情。

这下大家就更高兴了,翰林官们虽然清贵,但油水确实不大足。当然,大家也不是靠正俸吃饭的人,平时开销主要靠柴薪皂银,以及直堂银等津贴。

比如说高务实现在身为大明从六品官员,每月的正俸是八石,不过这八石正俸,自洪武年后就从来没给过本色,全都是折色,实际上真正发到手里,也就是每月一石米,二两多银子,以及几张破布破绢。高务实就很绝了,到现在还没去领过自己的正俸。

但是就这点钱,此前一些年一直缺钱的户部还时常扣发、拖欠,甚至不发。后来明史上说“自古官俸之薄,未有若此者”。

其实这话说得不全对,因为大明的官员除了正俸之外,还有不少其他津贴补助。就以柴薪皂银而论,高务实身为从六品官,可免费差遣四名民役,后来朝廷把雇役折算成钱,每人每个月一两,四名也就是四两。

这就相当于朝廷每个月给你四两银子,按理说是让你拿去雇佣仆役,但实际上雇不雇在你自己。这个钱,每个月是由兵部发放的,如高务实这等人,家里的家丁都一大把,要雇佣什么仆役?又有那省钱的官儿,根本不雇仆役,这钱可不就省出来了?

除了柴薪皂银,还有直堂银。所谓直堂银,就是每个衙门,朝廷都有规定其直堂吏员皂役该有多少个,然后按照这个数字拨款给俸。

这里的路子很简单,之后各个衙门就故意少雇吏员,把节约的这笔钱发给官员,称之为直堂银。直堂银每月一两或者几两,甚至多的能到十几两不等,总之是看各衙门自己的创收能力。这笔钱相当于后世的单位奖金,是由各个衙门发放到官员手上的。

由于这两笔钱不走户部,故而容易被人忽略掉,以为明朝官员的薪水只有正俸一项。实际上就高务实所知,他们翰林院的这些官儿,最差的每年也能收入上百两。

但是上百两的年收入,那可不足以去望龙楼消费,那地方是京城宴饮的几个最贵的酒楼之一,位置又好,尤其是顶楼雅阁,据说能看见皇极殿的飞檐,所以才叫“望龙楼”。

在这个销金窟一般的地方吃饭,两个人小酌一番就是四五十两不对数,若是三五好友吃个饭,随意喝两圈,一两百两银子就算跟你挥手告别了,所以高务实这一番举动出来,大家不管怎么说,还是愿意领他这份情的。

又过了两日,内阁拟呈御前的报功奏疏被朱翊钧批准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