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八十二章 如履薄冰(2/2)

到批阅奏章时林广宇每每能想起诸葛亮事必躬亲、身死五丈原地典故。

若以浅薄的立场自然可讥笑诸葛亮不懂得抓大放小不懂得知人善用不懂得统筹安排不懂得合理规划对照司马懿的潇洒豁达谓这一切都是咎由自取。但人们何尝去思考以诸葛亮之智难道真会参不透其中奥秘?实是因他身处一个不能输的境地在每一步都不能走错的前提下自然只有呕心沥血。

治国同样如此中国若有美国的国力林广宇这皇帝自然可以分外逍遥即便决策错误依靠惯有的良好机制与强大实力总能够扭转过来。

偏偏中国积贫积弱已久!宪政改良作为中国摆脱桎梏、奋图强的一种方法实际上并没有试验的余地更没有失败后再来的豁达。因为民众和精英对于宪政的期望很高对于改造国体改良行政的愿望很迫切他们没有林广宇凭空多出1的见识他们只知道英国经验如何日本经验如何却不知道这两个国家无论在条件、基础还是环境上都是与中国不同的。特别是中国这个巨大的规模和相对程度上新式人才的匮乏更造就了自我变革的困难。

这是一个民族根深蒂固的不足要想凭藉远见卓识加以弥补其代价亦远非人可知。而且更令人痛苦的是有时候上位者明明知道采用何种方式是最适宜的偏偏因为反对力量的强大而失之交臂戌戌年的旧事就是如此令人扼腕叹息。

是故每一样大政的颁行林广宇都需亲自过目甚至对各省议局议事厅的建筑也提出统一要求:“其新建议事大厅宜仿各国议院模式采用圆式以会厅中入能彼此共见互闻为主所有议长席、演说台、记席暨列于上层之旁听等皆须预备其改造者亦应仿此办理。”表面上看似乎是对建筑提出规划实际却是在培养一个平等讨论、参政议政的环境不依托与这样的场所宪政氛围便难以达到。

从春至夏林广宇一直与徐世昌、梁启和杨度就《钦定议局章程》反复斟酌甚至达到字字计较的地步同期爆的诸多大事、要案外面看风高浪急但他最重视、最紧张的还是议局一事。

从形式上造就议局易在实质上造就宪政机关难。这难与易不但检验着朝廷立宪的真假更决定着改良方向的进退。原本慈禧等人所属意的议局方案是假立宪是千方百计将议局点缀成民意代表机关实质为督抚控制机关的举动。为掩人耳目的行为他们在《章程》中埋下不少伏笔。为破除这些伏笔林广宇大刀阔斧进行了删革。

比如议局宗旨在于“遵命旨为各省采舆论之地指陈、质疑各省利弊筹计地方治安。”所谓“指陈、质疑利弊”是指拥有议政权所谓“筹计地方治安”指针对本省预决算、税法等公务事项进行讨论但又明文规定“议局议定可行事需呈候督抚方可实行采纳与否凭诸督抚”议员们辛辛苦苦论了半天督抚大人一句不采纳就全完了。修正的《章程》便明确规定:“如议局与督抚意见不一致则由议局将全案咨送资政院以待决定资政院不能决议者陈请圣裁。”

又如草案中督抚对议局的监督权有专门规定“如议局议事逾权限不受劝告者督抚可责其停会若所决事件有轻蔑朝廷或有害国家治安者督抚可奏请解散”。修正后的《章程》规定“若督抚对议局所议或所决事项有疑问者可提请资政院审议如其不能决议或对决议不满可提请圣裁但不得干涉议局日常行事。”.:衡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都不应该也不允许议局控制在督抚手中。在这一方面林广宇下的功夫更深。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