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五章 步步进逼(2/3)

于巩固防御体系、加固工事,反而造成更大地进攻伤亡。更何况,国防军地飞机一直在头顶盘 旋,冷不防就扑下来撕咬一口,神尾绞尽脑汁,也无法保证辎重、弹 药、火炮和步兵等各个环节地防空安全,经常是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这些嗡嗡叫的苍蝇固然讨厌,但还是次要,让神尾头痛地是对华军战略意图和战术布置的难以琢磨。如果说华军打算寸土不让,那么为什么打着打着就逐步后退?如果说拟采用诱敌深入的态势,那为什么有毫无相应布置和动静,任由东西两翼快速推进呢?

原本神尾一直在疑心国防军是不是摆出了一个诱敌深入的架势。但经过左右两翼的仔细侦察和正面进攻所汇总的情况分析,发现这根本就是好一个虚张声势的圈套,套用大本营的话说——是用疑兵之计来阻拦皇军的推进速度。面对电报一封接着一封的训斥,神尾下定了决心——对面确实是支那军第3的主力,人数大约在12000,只要拿下了第3 师,进军青岛侧翼就得到了保证。

但希望越大失望也越大,鬼子虽然一直通过稳步推进的办法来蚕食当面国防军阵地。但在吴佩 的指挥下,第3所部官兵依次按次序进行了撤退,使得鬼子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高昂代

一方面为后面制造了从容应对的环境,另一方面也让 真。认为逮住了华军主力。

虽然神尾师团将原本3创造出来地突出部进行了削平,但由于中路推进迟迟没有成效,在时间上反而落到了东西两翼之后。因此,日本大本营调整了作战计划,变要求迅速解决青岛之敌的宗旨为迅即击破华军阻拦的命令。神尾的算盘打得很好,即用中路猛烈进攻拖住华军主力,为两翼快速突进争取时间——这似乎是一个有悖于常理的计划,但又在情理之中。倘若不能对当面华军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一旦让中国人发现不对劲就很有可能全身而退。如果在激战的当口支那军队试图撤退,那么必然会是一场不折不扣的溃散。到时候衔尾攻击的效果远远要胜过包抄歼敌。

担纲神尾师团矛头地是日军 48联队联队长松前正义 了神尾的严令之后,松前联队对当面之地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原本骄横的日军认为可以一击得手。甚至还制定了详细地推进时间表,没想到一脚踢在钉板上,遭到了1团的迎头痛击。

炮火纷飞的阵地上,1团的将士们在浴血奋战。与东西两翼轻松诱敌、快速“撤退”地兄弟部队不同,他们经历了整整持续18 小时的激战,每一处防御阵地都渗透着将士们的鲜血和生命——吴佩孚给部队下了死命令,最多只容许后撤到第3防御线。绝不能擅自撤退,否则,一旦鬼子击败了当面的国防军。其包抄部队将长驱直入。不要说整个团。就是整个师都要拿出去填窟窿。

硬碰硬地较量就是血与火的较量。

在这场殊死搏杀中,中日两国的民族意志开始了新一轮地交锋。

后面地神尾也在焦急地等待松前联队地战况。中路战场的缠斗让他既喜且忧。喜地是48队果然逮住了支那军第3的主力,在激烈的炮 火和还击中,这种验证更加“清晰”,忧的 48联队的状况 ~ 始,松前已给自己发了三份乞援的电报,透露的意思相当明确,如果再没有有力的增援,以目前伤痕累累 48联队残部,根本无法 5师发起大规模进攻。

参谋送上来的电报触目惊心,仅仅18个小时,以骁勇善 联队居然有1500余人伤亡,而获得的战 5师放弃的2阵地,这大大超出了神尾所能承受的范围。至于电报中所描绘的敌人火力密集、弹药充足、防御工事严密等等情况判断,倒更像 48联队为战 的注脚。要知道,东西两翼已经推进了近25公里,且包围圈合拢在即,而伤亡仅仅是微不足道的200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