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47章 袁崇焕为督师 三章完(2/3)

!俺这就去传令!”

刘卫民掏了掏耳朵,露出半个脑袋,一脸疑惑不解看着跑出了房还忘了关门的丫头。

“这是咋了?”

嘴里说着毫不在意,心下却对袁崇焕为殿前新军为督师皱眉不已,有些想不明白,这人怎么又成了一军督师了。

……

辽东大战,朝廷上下全都将目光盯在这场耗时近十年的战斗上,这边刚刚有了获胜苗头,朝廷上下就连夜展开商讨,无论是张嫣、任氏、客巴巴、朱由检,还是魏忠贤都对刘卫民军中威望深感忧虑,而袁崇焕亲自跑到朱由检府门前站了一夜,也不知他是如何说服的朱由检,竟将刘卫民当成了另一个建州贼,认为应当将刘卫民生生堵在关外,以宁锦、山海关,以辽东军、殿前新军、长城九边为墙,将他生生堵在关外苦寒之地。

袁崇焕的谋划打动了朱由检,也动摇了张嫣、任氏、魏忠贤,尽管方从哲极力反对,朝廷上下还是同意了他为殿前新军都督兼山海关总兵。

战罢,为了减轻辎重压力,辽东军、殿前新军押解着俘虏返回山海关、京城,刘卫山、刘卫海、毛文龙、小豆芽刘忠国领所部军卒各自返回,就是余丛升也随俘虏一并返回,准备回登莱,只刘卫民一人留在关外废墟之地。

殿前新军拉着无数头颅南下,却在三月十七日,在山海关被手持圣旨的孙承宗阻住了去路,不足三万军卒的殿前新军也只能停留在山海关。

任谁也未想到,就是刘卫民事前也没得到消息,袁崇焕会带着奏折和几十个京卫、宦官前来山海关。

原本殿前新军中军是孙承宗直辖,童仲揆、戚国昌、王在晋、朱纯臣为前、左、右、后四协提督,襄城伯李国祯领神机营为炮兵协提督,满桂为骑兵协提督,六人皆加兵部侍郎职。

五个步兵协,五万殿前新军自近千卫所军抽调精锐入京后,这些人就没有丝毫时间来整训统合,直接被调去宣府三卫防守鞑靼,如此之多卫所军卒能成型,也完全依靠朝廷的权威强行捏合在一起。

紧接着皇帝出了事,孙承宗、王在晋、朱纯臣、李国祯四人,两个东林人和两个勋贵纷纷回京,事实上只有童仲揆、戚国昌、满桂三个真正军方将领管着殿前新军,无论资历、统兵能力,还是殿前新军主体是江南军卒,都无可避免让童仲揆成了这支未经整训统合的军队头领,而余丛升只是因为刘卫民欲要入辽而临时成为都督,事后也需要回登莱主持水师事宜,按照刘卫民想来,趁着这次大胜军功,童仲揆可以顺利成为殿前新军都督,回京后正儿八经的整训统合,使之不再是“散沙”之卒,成为大明朝另一支新秀军卒。

结果才到了山海关,殿前新军统军大将都晋升了一步,童仲揆为南京兵部尚书,赐平贼伯,即刻前往南京赴任;戚国昌为工部侍郎,即刻入京赴任;在朱由校病逝的时候,王在晋、朱纯臣、李国祯就跑去了京城,此次也没三人啥事儿,殿前新军也就保留了蒙将满桂。

三月十七日,袁崇焕手拿着圣旨,当着山海关数万军卒面将圣旨宣读一遍,袁崇焕任殿前新军都督兼山海关总兵,直领殿前新军中军协,赵率教领前协,祁秉忠领左协,祖大寿领右协,孙得功领后协,尤世功领炮协,满桂领骑协,其余的还有一大推辽东将任副将、参将、游击、千总、把总……

殿前新军七成是江南军卒,山东、河南卒只占三成,数万殿前新军一听要换主将,还要换了下面的各大大小小将领,顿时不满起来。

北方兵卒不喜南方将领,南方军士同样也不愿被北方将领统领,尽管袁崇焕是福建人,是南方人,但殿前新军不是小兵蛋子,都是各卫所的拔尖之人,都是些,若无足够的功勋还真难以压的住,眼见患难与共兄弟被鞭打的鲜血淋漓,过半军卒将刀兵一扔,全都静坐表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