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两百四十五章 世界与世界的碰撞(84)(2/2)

此三处没了匈奴的孪鞮氏之后若不进行有效弹压,用不了多久就会冒出新生的部落代替匈奴统治草原。

此三地当设先都护府保持军事压制,在学习太祖,解放那些平日里地位地下的牧民、奴隶,牧使他们教化他们,使得他们仓禀足再在刀枪的威压下知礼节。

至于如何了断这些牧民、奴隶与那些昔日部落之间的关联,打乱姓氏编户齐民这个老祖宗屡试不爽的招王禹还是会的。

除此之外,那些昔日压迫在这些牧民、奴隶的部落贵族可是很好的诉苦大会批斗对象,他们当初有多高高在上,今日这些突然站起来的牧民与奴隶就有多狠他们,普遍实力不差身体健壮他们还可以反复利用,美的很。

待到其一统天下以后,便可以充分调动天下资源进行商业上的互助配比,使得中原腹地的百姓不缺牛马肉奶,这草原上的牧民、奴隶也能吃得饱穿的暖。

如此一来,温饱得以解决的牧民与奴隶在一两代教化之后,何中原腹地百姓又有何区别,至多在一统的王朝下有些地域歧视罢了。

不过,地域歧视这玩意哪朝哪代能没有?

顺着王禹的思路,镇北军有条不紊的在草原上布置起来,漠南、漠北、辽地三大都护府没花王禹多少精力就建立起来了,三座雄城在那些俘虏的热情帮助下迅速拔地而起。

至于那些倒在三座雄城之下的枯骨,没听说过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个词吗?

镇北军汇聚幽、并二州之力打垮了匈奴这个消息,率先将大周的一干文武百官惊掉了下巴。

随后,王禹未经通报就以镇北军的名义建立三大都护府,更是让整个大周朝廷乱成了一锅粥。

这下,王禹除了没扯反旗以外跟造反几乎没了区别。

这可是造反啊,诛九族的大罪啊!

虽然大周的满朝文武都怕刚刚平定了草原的王禹一个不开心,顺便也把大周给平定了,但还是有很多仁人志士站了出来批判王禹狼子野心非是良人。

这其中,喷的最狠的恰恰是王禹昔日在大周的天然盟友——言官御使之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