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477 淮南奇兵(2/3)

烤火,免得身上寒气冲了如瑾,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军报的抄录!淮南大捷,刚刚自封的伪皇李园昌被朝廷平乱军攻破了行宫,主力溃散,带残兵逃走了,属下各部七零八落,正被平乱军围剿。南方平定指日可待!”

“是么?!”

“太好了!”

秦氏等人闻言都是喜出望外,秦氏亲自上前接了军报抄录,送到如瑾手里。

如瑾打开来看。

按着长平王的指示,现在各方军报也都写得简单,言简意赅说明战况军情,其他歌功颂德或者自报功绩的废话不再赘述,谁写得絮叨了,就要被兵部行文申斥。

所以淮南的战绩虽然很好,军报却非常简洁,如瑾很快就看完了。

她非常意外。

刚刚听到吴竹春报讯的时候,她还在纳闷朝廷平叛军怎么突然变厉害了。自从淮南战事一起,永安王这里虽然按住了,没让他得逞去淮南与叛军汇合,自立称帝,然而那些叛军自己却依旧折腾得欢实,一路征讨过去收拢了许多城池,最后淮南总兵李园昌自家登了基,在陈朝遗留的一座行宫里当上了皇帝,底下头领战将个个封王,占了几乎一个半行省的地盘,隐有和大燕隔江平分天下的势头。

因为淮江许多渡头和仅有的几座桥梁都被提前破坏,水路又有叛军在险峻之处把守,且有一条最容易渡江的水路还因去年的水患河道拥堵,尚未清理顺畅,所以朝廷平乱军倒是安排了不少,但苦于渡江无门,要重新修葺渡口准备大船,入冬的时候才刚刚有了些进展,过江万余人,和李园昌的叛军陷于苦战之中。

那边战况不好,但大燕的军队不好过去,李园昌的军队也不容易过来,一时半会威胁不到北方和京城,所以朝廷上的态度一直是先收拾辽镇和西北,等北边局面稳定了,再好好筹划渡江讨贼的事情。

淮南战事一直没有进展,怎么就突然击溃了李园昌主力?

及至看了军报抄录,如瑾才明白。

竟然是蔺国公。

这位镇守西南的老总兵暗中行军,秘密绕过三个行省,在所有人都不知情的情况下奇兵忽至,一举端了李园昌老巢。

李园昌当时还在做帝位永固千秋万代的大梦,刚刚把几个女人都封了后妃,为皇太子的人选斟酌不定,为嫔妃们的明争暗斗头疼,蔺国公兵破宫门的时候,他还在和新封的妃子饮宴作乐。

“瑾儿,是真的吗?”秦氏上前关切。

如瑾点了点头,“是蔺国公的功劳,他现在还在淮南围剿李园昌残余。”

“蔺国公?!”满屋子人都是相当意外。

内宅女人对外面事情知道不多,对军将高官也不熟悉,除非那人特别位高权重,或者功勋卓著。

蔺国公就是一员妇孺皆知的老将,当年替先帝战西北、平蜀中,战绩卓然。只是现在年纪大了,大燕又多年无战事,他在西南军镇做总兵默默无闻,名声才渐渐淡下去。

但是秦氏这个年纪的人,听到蔺国公的大名还是熟知的。

“没想到竟然是他!”

“淮南离他那里可非常远,他去了那边平乱,蜀地没问题吗?”

如瑾摇摇头。怎么会有问题?

这件事显然不是蔺国公自己能做主的。

没有上面的调兵令,他怎么可能私自带兵离开驻地,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打仗?恐怕刚一出城自己就要被视作反叛了,还怎么去平别人的叛。

而且西南与淮南远隔可不只千里,山遥路远,横跨三个行省而不被人察觉,要怎样才能办到?那可是大军开拔,而不是一两个人秘密走路。

一定是长平王的手笔!

如瑾对此再笃定不过了。

西北安定,他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