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43陶朱猗顿(1/2)

革除三少功名的公文一式两份,衙门外张贴一份,一份拿到傅家宣读。外间人不晓得傅家的内情,以为傅三少定然是在傅府里住着。不过傅景亭知道这个消息,却是比傅家人还要早些。坏消息是三少的奶兄董清河亲自送来的,董小哥这几日正好在衙门闲着,又晓得三少要下场,自然便对相关的消息多关注些。一听说有人告发了傅景亭,董清河匆忙赶去过问。恰是慢了一步,告密的人丢下封书信已然走了。董清河情知不妙,快马加鞭到了庄子上,把事情和众人说了。

傅景亭乡试出场后,便直接回了庄子上等待年节。董清河过来这里一下就找到了人,傅景亭开始还以为他是来看母亲孙嬷嬷的。结果董清河把来意一会说,三少闻言目眦迸裂,好悬没有吐出一口老血。早起他才让墨宣把喜报送去据马山,这会就听闻这样的祸事临头。傅三少大喜之后大悲,情绪有些转换不及。犹自觉得不可置信,再三追问董清河详情。往细里说,董小哥也说不出什么,但事情确认无疑。傅景亭心底一片死灰,左思右想,闹不明白自己过往和谁结过这样深厚的仇怨,要害他至此。他第一时间想到在群芳阁遭遇的赵小舍人,细细一想,不能是他。二人在三少不堪入目的婚宴上,就已然达成了和解。赵小舍人为人精明通透,也不像是个会为了儿女小情,损害更大利益的糊涂蛋。

闻讯而来的傅家大爷和大夫人听明原委,看向三少傅景亭时,就都带了怜悯和担心。说来这个孩子真是命运多舛,打出生就没遇见过几桩顺心事。好不容易长到这么大,刚娶了媳妇有了个人疼他爱他,便被继母谋了生母留给他的家产。傅五爷还嫌不够添乱。任性地在这个时候一走了之。那宅子里的糊涂人,却把这些都归咎到傅三少身上,逼得他不得不离开自小长大的环境。这些艰难傅景亭都挺了过来,刻苦攻读下场得了个好名次。便是旁观的人,也觉着三少坚持到了现在不容易。今后总该苦尽甘来,一帆风顺了。没想到接下来,竟出现这样的变故。不能参加科考入仕,这孩子的将来在哪里。可惜了傅景亭这般聪颖,又爱读书的好苗子。

见一屋主子都慌了神,跟着大夫人一起过来的孙嬷嬷悄悄拉扯扯儿子。小声问道:“清河,这种事可不能瞎说,你这消息可靠吗。”董清河摇头苦笑道:“孩儿怎会拿这种事玩笑九千岁。确是我亲耳所听。亲眼所见。这个时辰大概告示文书,都已经送到傅府,贴上府衙大门外了。”傅大爷还算镇定,听了董清河的话,便叫来管事的。让他亲自带人去城里打探消息。一是弄清太尊到底给三少个什么处分,二是打探那陷害傅三少的到底是个什么人。管事的答应下来,不敢耽搁,立时出门备马进城去了。

屋里几人看着傅景亭失魂落魄的模样,想要开口安慰他。可面对这种事,什么样的言语才能开解三少的胸怀。傅景亭觉察出众人的为难。脸上勉强露出个难看的笑,对屋里人作揖行礼道:“大伯父,大伯母。嬷嬷,董哥,我现下心里乱的很,想回屋去静一静,且恕我不能作陪诸位。”说完。后退着出了屋。傅大爷和大夫人都不忍心强留他,这孩子大约是要找个没人的地方伤心难过。孙嬷嬷待到傅景亭的身影从视线里消失。眼泪就忍不住扑簌落了下来,口中哽咽道:“我们少爷,怎地这般命苦。父母岂是个人能选择的,再说薛夫人便是生在山贼窝里,也是天仙一样的人儿,比世上好些人都来得清白干净。”

傅家大爷是傅家,当年在据马山上见证傅五爷和薛瑶琴大婚的唯一一人。闻言想起薛娘子,心中也是一样赞同孙嬷嬷的说辞。董清河见母亲情绪激动,有心引着转移话题,便问道:“三少夫人怎么没看见,这个时候请她去宽解三少更合适些。”经他的提醒,众人才想起,最近看到宋蝈蝈的次数明显变少了。

宋蝈蝈研究火药略有小成后,便找到傅家大爷商议。说自己有门手艺,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