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652章 抽丝剥茧解案情(2/2)

:“从逻辑上来讲,你是对的。但你忽略了一点,那就是前提。”

“是何前提?”武元庆问道。

韦韬世道:“你现在已经人为地将韦纲之死归结为自杀,起因则是邗沟覆船之事。有了这个前提,他死去的准确时间当然就无足轻重了。”

武元庆越发不解:“弟子有些糊涂了,您的意思是,韦纲不是自杀?”

韦韬世笑了笑道:“韦纲可能是自杀,也可能不是。而今证据还不充足,任何轻率的判断都会为断案带来负面影响。

换一个说法,即使韦纲是自杀,现在也并不能证明促使其自杀的原因就是邗沟覆船事件,难道真的没有其他可能了吗?”

武元庆道:“恩师,我知道,您一直对韦纲之死抱怀疑态度,毕竟他是您的子侄。

然而,就目前我们所掌握的情况和各方的叙述来讲,邗沟覆船应该是造成韦纲之死唯一合理的解释。”

韦韬世摇了摇头道:“你说错了,并不是唯一合理。只要存在着其他的可能性,就不能说是唯一。”

武元庆追问道:“可是恩师,您又根据什么认为韦纲之死存在着其他可能呢?”

韦韬世笑了笑:“假如韦纲自缢是发生在覆船案之前,你还会认为,覆船之事是致其死命的唯一原因吗?”

武元庆回答道:“那当然不会。如果事情真是这样,那韦纲之死肯定另有原因。”

韦韬世点了点头:“而颜师古在回文之中并没有指明韦纲自缢是发生在邗沟覆船之后,你说,上述那种可能性是不是存在?”

武元庆愣了良久,点了点头道:“如果这样说,那种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

韦韬世接着道:“故而,韦纲自缢的准确时间,在本案之中非常关键,可恰恰回文之中没有提及。”

武元庆摇摇头依旧不解问道,“那么,除了韦纲之死的准确时间这一点之外,回文中还有什么含混不清呢?”

韦韬世拿起桌上的公文:“扬州刺史颜师古在回文中说,第一个发现韦纲自缢的,是山阳县令王岳仲。”

武元庆点了点头道:“这份回文弟子看过,上面说王岳仲深夜赶到山阳行馆去找韦纲,却发现他已自缢身亡了。”。

韦韬世道:“不错。第二个含混之处出现了,王岳仲为什么要深夜去见韦纲?”

武元庆道:“想来,想来是有要紧之事回禀。”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