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六百三十四章 另立新君(一)(2/3)

已然在景山上吊自尽了。”

“陛下!”

张慎言一声悲呼,眼角两行浊泪瞬间即至。

钱谦益赶紧将他扶起来急道:“事急矣,明公当赶紧振作,正所谓天下不可一日无君,此时必须尽快议定储君人选。”

“你等意在何人?”,张慎言谨慎地看向钱谦益等人道。

钱谦益瞥了一眼同行的吕大器,“我等已经排查过了,不知道是何缘故,眼下宗室之中所剩藩王着实不多,在凤阳的只有福王和潞王。”

“按理说福王朱由崧是神宗的孙子,按辈份、排行应当立为君王,但是他有七大缺点:贪、淫、酗酒、不孝、虐待下属、不读书、干预官吏。潞王朱常淓是神宗的侄儿,贤良而且聪明,应当立他为君。”

张慎言闻言捋须细思一遍,对于这几位藩王的德行他也早有耳闻,当下便干脆点头:“好,就拥立潞王殿下,此事需得有兵事大臣相助,史可法就在浦口,你等速遣人前去联系。”

中原报是刘锡命麾下产业,这个时代也只有他才能有这般通畅的信息渠道完成信息传递。

按理说他大可以再报纸中声称太子朱慈烺等人已经救出,只待到达江南称帝即可,不过他在报纸中却只说崇祯驾崩之事,全然不提朱慈烺等人,险恶用心可见一般。

只是这些心思对于江南众官来说却是不知,在从中原报获得了信息之后,整个江南官场瞬间串联起来。

史可法、张慎言等人打算拥立潞王,而福王朱由崧却通过南京驻守太监卢九德联系上了马士英等人,最终凭借着江北四镇刘泽清、刘良佐、黄得功、高杰四人的大力支持率先抵达南京。

这个时候,史可法等人只能坐蜡,一群人捏着鼻子将朱由崧接进了南京城中。

六月初一,朱由崧正式在南京登基称帝,改年号为弘光,追谥崇祯庙号思宗。

以马士英、阮大铖为首的大臣带领南京各衙门百官向朱由崧山呼万岁,正式宣告大明延续传承。

只不过马士英等人光顾着勾结军镇和江南众官就直接将此事定了下来,却没人想起湖广还虎踞龙盘着一位重臣。

南京皇宫内,小胖子朱由崧一脸志得意满地登上了龙椅。

他率先做的,便是大肆封赏功臣,马士英、刘孔昭、阮大铖、刘泽清等人全都得到了大量封赏,升官的升官,加爵的加爵,一时间好不快活。

只是好不容易忙完这些,殿内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突然响起。

再次复起担任左都御史的刘宗周冷不丁地出列奏道:

“陛下方今继位,理当安抚四方,如今天下之重者莫过于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刘锡命,新安伯奉命督师中原,湖广、四川、河南和江西等地不少都听命于他,如今陛下遍封百官,臣却未闻有封赏刘无疆者,请问陛下打算如何处置?”

刘宗周这话一落,朝堂上一片愕然。

马士英一脸吃了大便的表情,要多难受有多难受,都怪自己等人享受胜利果实太过忘我,竟然连这么一位大拿都给搞忘了。

但是瞥了瞥自己身上的东阁大学士袍服,马士英心中又是一阵不舍。

真要照刘锡命这资历,朱由崧不让他来当首辅能说的过去?

更不用说眼下他手里还有曹变蛟、邵荣等部精锐兵马。

“依总宪的意思,这新安伯该如何安抚呢?”

马士英心中无奈,只得将皮球又踢了回去。

刘宗周呵呵一笑捋须道:“此事自当陛下来决定,不过据老夫所知,新安伯手下兵马已近十余万,湖广、四川、江西等地也进行了吏治改革,这些地方可都只听他的差遣。”

“如今朝廷新建,能否让新安伯归附关系到本朝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