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二五章 殿下的新玩具 三(2/2)

方山实验室明面上巨亏,但曹三喜心里清楚:没有方山实验室,红河实业和方山杂货根本就赚不到钱◎此,他虽然表面上一再对徐光启、吴有性等人的款项申请各种不满,但实际上拨款还是爽快的。

此外,木邦那边是可以赚钱了,但是辽东宽甸那边还是得不停的扔钱,随着手里的逐渐宽裕,花钱一贯大方的太孙殿下已经把对宽甸的资助,从每年十万两提升到了每年二十万两!

不过,这二十万两在曹三喜看来还是该给的,毕竟跟着太孙这么久了,也学到了很多新东西—道东北边防始终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毕⌒了这样的认识,大掌柜再怎么吝啬,这一块支出是绝对不会省下的。

而最近最让曹三喜不爽的就是这个船厂和舰队了。

本来在曹三喜看来,撼上的利润是很高的,也该去分一杯羹。但是殿下您是太孙啊,您直接出面在月港那边搞一堆船引过来还不容易?既然已经招揽了李旦、颜思齐等人,在有了船引后,将就李旦这边的海船直接出去跑不就行了么?为啥还要重新打基础,修建港口、船厂并新造大船呢?

现在,李国助带来的一千多人,以及新招揽的五百多水手,一千多造船工匠,还有为崇明沙、长沙等诸沙洲的军人、工匠提供各类服务的后勤人员,前后累计已经有了四千多人~孙殿下规定,这些人的吃食、衣物都由南华宫提供。故而,这些人一天到晚人吃马嚼的,每个月都要尽亏近五千两白银,这一年下来就是六万两。

吃饭穿衣都是小事,关键是这里面的军人要领军饷,工匠要领工钱。而且太孙殿下大手大脚的毛病从来不改,又把这些家伙的薪资定得极高:李国助这个游击每月军饷250两,最下面的普通战兵每月都是二两。而工匠呢?葡萄牙来的造船师每月也是250两,最低的学徒也是每月一两$此算下来,这些人的薪酬一年又要尽亏好几万两!

这还是这些丘八不出壶着就能领这么多钱呢,按照殿下的规定,水师官兵出夯次就有补贴,补贴按天数计算,每天每人半钱→病了包治,阵亡了抚恤……一年下来,又是几万两。

去年做船舶试验,花费近三万两。

大建港口、船厂,砸下去二十万两。

新造十艘战舰,连带火炮、炮弹什么的,将近三十万两!

从云南、交趾等地购买深山原木,为后续战舰修造做准备,十万两!

虽说就算这样花下来,曹大掌柜手里每年的余额仍然很多。但账不是这么算的!

在曹三喜看来,大明的币制改革是必须要进行的了:哪有全国绝大部分地方都在用白银决算了,而白银居然不是官方货币的道理?

皇上这会儿春秋正盛,太孙之前还有太子≮曹三喜的计划里,太孙登顶可能是在三十年之后※以,他的目标便是在这三十年里积累起来至少五千万两白银』后等到太孙登顶后,他才有足够的白银储备推动全国的币制改革!

是的,如果说一开始曹三喜还想着自己当老板的话现在他的想法已经完全改变了:做全国财政改革的设计师,做出超过前辈楷模弘羊的成就,这才是他这种商界天才的人生巅峰

可是照太孙这个花法,五千万两?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殿下作为储君,在吃穿方面比起其他皇族来说,真的是简朴到极致了。可是……哎,到底还是个孩子啊,在看到大舰巨炮这种东西的时候,只怕是把这些家伙当做新玩具了吧?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