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章 因为贫穷所以要致富(2/3)

武定国的家,在县城的西南角上,那里是贫寒人家聚居的地方』水的土坯砖瓦房子,如果有去过农村的,就应该见过那种泥巴墙,黑茅草屋的形象。而武定国就住在那里。

家中只有母亲、姐姐,外加一条瘦的皮包骨的杂毛狗←们家是逃难来的,生逢乱世,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的,屡见不鲜。父亲很早就被抽丁上了战场,没了音讯≈遇上兵灾,母亲带着兄弟姐妹四人跟着家族逃难。不想,路上与家族走散,只好一路坎坷,来到这里,落下了跟脚$些年,闹饥荒,当时大哥为了省下口粮,独自背着母亲外出闯荡。二哥因为身子弱,一场风寒害了性命,家中只事姐姐和他。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当时静心庵中的师太们,救济灾民,这一家人捡了条命,母亲有一手接生的手艺,也能挣一点银钱,姐姐在家靠着帮人缝补衣物,补贴家用。

家境贫寒若此,去年的冬天,武定国高烧,几度昏死,医生已经束手无力,只能靠他自己挺过来「亲和姐姐日夜守候照顾,这才好转〈不知,这个身体里,已经换了一个来自现代的灵魂。

推开家门,武定国看到母亲正在做饭,姐姐在堂屋里缝补衣服←轻声唤了声:“娘,姐姐,我回来了。”

“四郎回来了啊,先坐下喝点水啊,饭很快就要做好了,肚子饿了吧。”母亲转过头对武定国说。姐姐只是微笑的点点头,然后继续缝补衣服。

武定国放下书袋,坐在小板凳上,再次打量起这个家,低矮,采光差,透着一股子霉味。家中没有值钱的东西,连小偷都懒得光顾。餐桌上立着一只油灯,一个缺了口的茶壶,还磊着四个瓷碗。锅里炖着东西,正冒着一股子香味,让人不由得流口水,闻着,好像是肉的味道。

从现代社会来到这古代社会,自然是不适应,尤其是来到这一贫如洗的家庭,要啥啥没有,这可苦了武定国了。刚开始的时候,坐立不安,睡不着也吃不好,把母亲急得心疼,过了几日慢慢适应,也就有了现在的生活。不得不说,古人生活条件的确是十分艰苦的。

“必须改善当下的生活,这日子过得实在是太难受了!”武定国在心里再一次发誓。

“四郎,吃饭啦,来,今天娘在赵员外家接生,他家第三房小妾生了个大胖小子,为娘得了一贯赏钱,这胎盘是为娘拿回来的,你快喝了这汤,好好补补。”母亲非常高兴,今天有一单接生活计,在这个小县城里,母亲算是有名的接生婆了,每月的工钱加上赏钱,能有三四千文,加上姐姐缝补衣物,几百文是有的。

“娘啊,我……”

“你别说了,想都别想,你现在就只要好好地读书,考上功名,娘就好日子到了。”

“唉?娘,我还没说要干啥,你干嘛拒绝我?”

“你是娘肚子里出来的,娘还不知道你啊,你不就是想着去挣点钱吗?你一个读书人,可不要落得个商人一样的市侩,为娘能养活你,所以啊,不许你去。”

“是啊,弟弟,你可别去做什么商人,而且,去当苦力你身体又刚刚好,干不了的°就安心读书就好了”姐姐这个时候也开口劝。

武定国无奈,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让一个读书人去挣钱,那是丢脸的事情「亲在这个方面十分强势,姐姐也赞同,甚至有时候,他想下厨做点好吃的,都被母亲给赶得远远的「亲没读过什么书,但是君子远庖厨这个道理她懂。

“可是,母亲,姐姐她也需要嫁妆啊,咱们家就这么下去,啥时候才能凑够嫁妆?我记得上次王媒婆来的时候,说了几家不错的,就是因为嫌弃咱们家贫,没能成啊。”

说到这里,姐姐脸上一阵黯然,姐姐已经有十八岁了,在古代,已经是比较晚婚的年纪了′然武定国不赞同这么早把姐姐嫁出去,可是架不住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