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八章 先攒钱粮,后修黄河(2/2)

老百姓手中的白银。而一切的税收,都由粮票给代替了,自然也就是用真金白银代替了绝大部分实物税。而官府实际支付的也是粮食,没有白银的留出。

这种方法和张居正所采用的“一条鞭”法有点相似之处。

这个时候,每个听到数据的人,心里都开始默默算账了。按照港口贸易三个月开一次的频率,那么一年就能有四次,总收入四十万两白银,一千万除以四十万,二十五年就能凑齐了!

可是二十五年啊,等到那个时候,怕是黄花菜都凉了吧!不!都馊了!都化成灰了!

“你们是不是傻,非得盯着一个港口吗?你们不知道多开几个港口吗?青岛,威海,莱州!再往南一点,吴淞口,宁波,海门,汕头等等……大康那么多港口,开二十五个呢?”

一语惊醒梦中人!

对啊,既然港口贸易这么赚钱,那完全可以推广开来。有港口的不止鲁省一个,其他的沿海各省都可以这么做。这等于是给大康增加了一大财源。

“你们啊,一个个的先别这么激动,推广港口贸易的事情,还得慢慢铺开,这里面涉及的经济问题太大了,若是让不懂的官员办这个事情,反倒会滋生**。这件事,我建议陛下慢慢来,先培养一些人才再说。”

武定国这话才说到了关键点上,事情是好事情,但是也要得力的人来做才能成为好事情,历史上不少的改革,一开始的初衷和立意都是非常好的,只是到下面的执行阶段就变了味道。武定国的记忆里面,好像只有张居正这位大宰相完成了一场算是合格的改革。

所以说,一切又归结到人才身上去了。若是天下真的能多出几个武定国这类的人物,或许皇帝就不怕那么没钱过日子了。

看来,攒钱粮的同时,也可以开始人才的培训工作呀,到时候,就能有充足的人才投入到事业当中去了。

武定国再一次萌发要广收徒弟的想法,难不成,我这辈子还能有当校长的机会了?

武定国摸了摸下巴,琢磨着这件事怎么才能弄起来。尤其是怎么在儒家思想一家独大的情况下,让商业思想求得一丝夹缝中生存的机会。

“唉,果然,各种问题追究到深处,那就是思想的问题啊……”

好在自己现在还算是年轻,办教育的话,现在还是来得及。武定国突然有了个想法,虽然我没办法培养读书人,但是我退而求其次,培养给读书人打下手的人呢?

毕竟官员们上任之后,自己得招聘一些师爷,账房,等等这些社会公务员,组成自己的班底。如果能对这些人进行培养,到时候,天下官员都得求着武定国要人才了。

而且,张居正的办法也是抓吏治,自己这从培养官员下面的办事员开始入手,着实不失为一种好办法。嘿嘿,也恰好能避开和儒家正统学派打擂台的危险,我这是给儒家学派做补充嘛。

我的天,我真是太聪明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