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章 余波(2/3)

边,横匣于膝,开始静静地运功吐纳,不久之后便进入了物我两忘之境。

武道一途,肖俞走得算是极为顺畅。他七岁开始习武,这在许多武学世家看来,已经是错过了孩童根骨筑基的最好时机,但肖俞后来的进境似乎并未受影响。武道十六品,分下境界五品,中境界八品,上境界三品。肖俞仅在下境界打混了五年,十二岁上便跻身中品,让不知多少自幼习武的世家子弟羞愧不已。自十四岁时张承业便为肖俞定下了每年改头换面外出游历至少半年的规矩,有意让他在生死搏杀中快速提升境界。肖俞也是争气,几乎一年一重境界,十九岁时就站到了中品巅峰。初入江湖,肖俞扮过马帮的小跟班,榷场的学徒,镖局的趟子手。十五岁之后,张承业便让肖俞混入河东军中,步卒、骑卒、长弓手、斥候做了个遍,再后来便把他丢到谍子房历练了一年。肖俞每次回来都会与张承业假装与张承业怄上几天气,然后把这趟出门吃过哪些苦受过哪些罪念叨一便,顺便显摆一下自己是怎么绝处逢生,又是怎么在生死一线之间心生领悟,迅速破境。只是走了一趟大梁,心境起了写微妙的波动,以至于迁延两年后才破境入上品。当然,两年的延迟并非全是坏事,正如佛家所说勘破识障见众生,肖俞的上品境界自是与他人不同,否则李克用何须对他青眼有加。

对武夫境界的划分,始于初唐。高祖李渊起兵之时,四方豪杰赢粮影从。李渊其时虽尚未称帝,却慷慨地很,文武散官的帽子发了一批又一批。二公子李世民谏道,千金买马骨自然要得,只是也得物有所值。品评文人的道德文章相对容易,可要品评武夫,难道非要一个个打过才知道厉害?于是有了为武夫划定品级的想法。最初是由当时的武道第一人同时也是开国元勋的军神李靖根据自己习武的体悟,效法魏晋以来的九品官人法为天下武夫定阶,上中下三等境界各三品。下境界锻筋骨,中境界储元气,上境界炼心神。其后又经过许多武道宗师增补损益,在高宗永徽年间臻于完善,以“武道十六品”的勘定沿袭至今。那时的活神仙袁守诚却私下说“武道十六品”利弊参半。好处自不必多说,习武者脚踏实地步步进阶,有个奔头也不至于误入歧途;弊端则在于为天下习武者划定了框框,纵有惊才绝艳之辈,恐也难跳出十六品的桎梏。只是凡是也无绝对,李靖本人晚年时从心所欲,已超然于十六品之上;玄宗时猛将南霁云、德宗时名将李愬都是十六品之外的人物,还有十几年前河东武道第一人,晋王殿下第十三位太保李存孝,若非那场变故,如今只怕也是有望跳出十六品外。至于闲云野鹤的高人隐士,即便境界凌驾于这十六品之上,等闲也不会说与世人。

肖俞初习武时,连筋骨强健都算不上。张承业亲自传他一套十段锦,本意是让他先通经达络,谁知数月下来,肖俞起手坐马、回身急步已颇具实战之力。张承业唯恐他稚童心性不知轻重,反伤自身,便教他静坐吐纳之法。也是数月过后,一套入门的吐纳功法便被肖俞尽数掌握。张承业只好认定肖俞是个武学奇材,在他八岁时,便偷偷传以李唐宗室中佼佼者才能修习的《腾龙诀》。《腾龙诀》乃是初唐宗室名将李孝恭所创,按照当时军神李靖的说法,这套功法,足以支撑修炼者直入上品巅峰。足见张承业对肖俞期望之高。

天色大亮,肖俞行功已毕,重重吐出一口浊气。

经过一晚调息,肖俞自觉进益不小。中品境界储元气,说的是一点一滴修练出来的内力集于丹田,如财主聚粮,粮仓越是殷实,用时才不心慌。上品炼心神,则是锤炼识海,以神化意。心意到处,天地元气都能为我所用。筋骨健壮,则以力伤人;丹田充盈,则以气伤人;心随意动,则飞花摘叶皆可伤人。肖俞虽是初入上品,竟是已隐隐能以呼吸引动周身数丈之内的气流,也不知是因为乍入新境才这般勇猛精进,还是这檀木刀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