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74章:迁都辨忠奸(3/4)

胜去年。”

“只要李密败亡的消息传来,有识之志便知道合兵迁都是上上之策,也是我大唐唯一之选择。”李建成说道:“父皇不是早已决定对付关陇贵族了吗?儿臣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正所谓患难见真情,迁都之议正好分出谁是真心支持朝廷,谁是心怀异志者。”

李渊沉思一会儿,也觉得李建成这个办法不错,完全可以借机试探出众多文武和世家门阀之心,那些支持迁都的,自然是真心为朕着想的忠臣,反对者,无疑是苦盼隋朝之人,孰忠孰奸一目了然。越想越觉得这个办法妙不可言,完全可以取得一举多得之效,展颜一笑道:“皇儿此法确实不错。但是朕有一点比较担心。”

“请父皇明示。”李建成恭恭敬敬的躬身行礼。

“李密覆灭除了皇儿这前所说的理由之外,还有一个原因,仔细想想,即便不是隋军跨海偷袭,他应该也走不远。”

“却是为何?”

“李密的魏国是承自瓦岗,他的根基在中原,可他却转战江南。所以就算他灭了李子通和沈法兴,也始终得不到江南士族支持,我们最先是得到关陇贵族的支持,才坐稳关中。李密却如同无根浮萍,焉能不败?”

李建成听出了父皇话中之话,担心他要向关陇贵族妥协,导致很多辛辛苦苦的布局白费,连忙说道:“话是如此。可他歼灭江南士族的时候,还不是一刀了事?事后他均分田地,立刻就能获得江南百姓的民心,由此可见,民众才是根本,江南士族名望虽大,可对魏国统治并没什么影响,要是李密早一天动手,也不会浪费大把时间去和江南士族周旋了。关陇贵族毕竟只是少数人,只要我们以田地获得民心,照样能够坐稳巴蜀。”

李渊连连点头,“说得很好,让朕深有启发。”

李建成接着说道:“儿臣还有一言,希望父皇能考虑。”

“你说!”

“由于天下有几百年的南北分裂,所以北方是胡人天下,南方则是汉人天下,导致南北双方互不认可,又因为战事不断,双方的仇恨进一步加深,虽然隋朝统一天下,但隋朝重臣依然以有鲜卑人血统的关陇贵族为主,是以南方人不认可这个朝廷,导致南方民变不断,但经过几十年的磨合,尤其是杨广扶汉抑胡的政策,使南北矛盾由胡汉之争变成利益之争。”

“说下去!”李渊很感兴趣。

李建成接着说道:“儿臣处理了这么多年的政务,多次与萧相国、陈相国深入的探讨过南北分裂的问题,他们二人是南方人,对江南情况极为了解。据他们说,由于水稻产量大、价格高,所以当年有很多关陇贵族在江南占有大量良田,从而形成了不计其数的庄园。很多没落士族或是地方豪强的土地也被他们利用涛天权势占有,江南士族在朝中没有什么显赫人物,所以往往处于下风,而土地之争就是利益之争,其实江都当年的商业也是关陇贵族和江南士族在争。而巴蜀比起江南,更没一个说得上话的大人物,所以巴蜀世家豪强的情况比江南还要惨,我们若是灭了关陇贵族,许以巴蜀世家豪强一定好处,他们便会支持我大唐王朝,能够让朝廷迅速在巴蜀站稳脚跟,朝廷有军队在手,又有获得田地的百姓为基,还怕不成气候的巴蜀豪强吗?”

李渊顿时忧心尽去,点头说道:“好就把迁都的消息放出去,然后让武川司监督各处,将一个反对者的言论记录起来。明天早朝正式决断迁都之事。”

李建成郑重道:“儿臣遵命。”

。。。。。。。。。。。。

当天黄昏。

太极宫传出了大唐皇帝决定将成都作为大唐的陪都,不日将会西巡巴蜀,由太子李建成监国。这个消息顿时轰动了襄阳城,皇帝出巡自古以来就是天下大事,国难当头之际的巡视其实是逃跑的含义。李渊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