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694章:圣武三年,诸事皆顺(2/4)

还是以乌合之众为主,将这部分人扣除之后,精锐之兵还不如他们多,这自然没必要兴师动众,要是连这伙乌合之众都干不掉,干脆把指挥权让给其他大将好了。

张镇周武艺一般,但他极富智谋,统帅能力高,同时精通政务,是一个精通军政的全才,他当了这么多年的海军大都督,从来不要谋士辅助,所有事情他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始终不用杨侗担心。

他现在文有房玄龄、武有秦琼等将,还有骁果军和陌刀军,军粮和武备也十分充足,而且裴仁基还在临川郡充当他们羽翼,根本不怕敌军绕路背后,捅他们一刀子,所以三人几乎没有什么担心的地方,只需堂堂正正的破敌即可。

三人怎么打这一仗,杨侗不想管、也懒得过问,只要他们交上一个圆满的答卷即可。

……

至于杨侗本人,却已经和杨恭仁、杜如晦等人从淮阳班师还朝。他回到洛阳的第二天,便对立功将士为施以封赏,并且提升了登基以后的第一个国公,此人就是杜伏威。

自他降隋以来,杜伏威忠心耿耿、表现突出,不但将李密死死的钉在历阳以东,使其无法壮大,与此同时,他还不断的大破李密军,消耗李密的元气,为大隋最终歼灭魏朝创造了坚实基础,其功劳之大,足以获得国公之爵,爵位之名叫做谭国公,谭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国家,包含了杜伏威老家章丘,这个封号对杜伏威而言,是一种莫大恩宠。

这一次,一个郡公也没有诞生,甚至连寥寥数名县公,也是从县侯升上来的。这不是说杨侗吝啬,实因立功将校多,功劳分配下来以后,个个都达不到那个高度。至于登基以后所发动的一切战争,都由杨侗本人和各位国公为主帅,他们的爵位已经登顶了,只能在虚职、武散官、武勋方面加以补充,但相对而言,这三种闲散之职远不如爵位名气大,待遇好,受人羡慕和向往的程度自然也不如大隋九爵高。

其实在爵位方面,除了开国之初,开国皇帝为了拉拢人心,出现大奉送的情况之外,历朝历代皇帝对爵位都进行了严格的把关。就拿史上的李唐王朝来说,要是没有赶上开国时期,你再有本事也不行。像岑文本只是一个子爵,欧阳询和阎立本只混了一个男爵;许敬宗本来也只是一个男爵,因为帮助武则天除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才好歹混上一个郡公;至于薛仁贵、程名振、梁建方这种屡立战功的盖世猛将,最后也只是一个郡公罢了。清朝重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到头来都是侯爵而已。这些史上人物,能力都很出色,但想当国公,那真是太难了。

也因此,杜伏威这个圣武帝册封的第二十六位国公让人十个羡慕眼红。但没办法,人家降隋以后的功劳的的确确摆在那里,甚至连钱粮物资都不用朝廷提供,受封为国公,也让人无话可说。唯一的污点是拥兵自立,和杨广时代的隋军干过架,不过他和别人不同的是,未曾打出什么国号,之前的一切官职,其实都是杨倓册封,而他也以隋臣自居,所以不能说他是一个纯粹的反王;再说了,大隋王朝的降将、降臣很多,他们自己的底子都不干净,哪有资格去说别人?

而在隋魏一战中,杨侗除了歼灭李密,彻底收复中原、江淮地区之外,人才也收获不少。除了已经得到重用的邴元真,值得称道的就是徐世绩这个史上牛人了,这家伙才华有,还很圆滑,并不像房玄藻、王伯当、孙长乐等人那么死板,他在李密自刎身亡之后,便和邴元真、谢映登、程咬金等人一起将李密等人安葬,他也看得出来,大隋一统乃是无法更改的的趋势,天下十三州,大隋王朝完整的占有了九州,古益州的汉中归朝廷所有;荆州二十二郡,李唐只有四个郡,还朝不保夕,荆州一统指日可待,扬州除了永嘉和建安二郡归孟海公所有,余者尽归大隋,目前来说,只有交州尚未有朝廷势力存在,天下十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