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27章 龙涎香·遇阻(1/2)

世界上最早发现龙涎香的国家便是中国。

中国古人所谓龙涎香的“龙”其实就是抹香鲸,他们认为的“涎沫”为“龙的唾液”。雄性的抹香鲸大的体长约七、八丈,雌性的抹香鲸体型较小,不分泌唾液,所以以雄性抹香鲸是龙涎香的唯一来源。

雄性抹香鲸食量巨大,常把巨大的乌贼等鱼类一口吞下,不易消化的乌贼等食物逐渐在小肠内形成一种黏黏的深色物体,排出体处,呈胶块状。有人为获取龙涎香,甚至不惜杀死抹香鲸取得其腹中的龙涎香,但自肠道中直接取出的龙涎香暂时无任何价值,它必须在海中浸泡数十年。

因为龙涎香比水轻,不会下沉。龙涎香漂于海面上,经过数十年,甚至经过上百年的海水的浸泡。海中的龙涎香起初为浅黑色,在海水的作用下,渐渐地变淡,呈灰色、浅灰色,最后成为白色的不透明蜡状胶块。风干后,焚之可散发出持久的香气,此时的龙涎香清香四溢……

价值最高的龙涎香为白色,最低的为褐色,因为褐色仅在海水中浸泡十余年,其内杂质尚未散除。

龙涎香有多种药用价值,具有理气活血、化痰平喘、行气散结、利水通淋等疗效。

抹香鲸生活于世界各大洋中,主要活动在热带与温带海域。苏门达剌因为地近龙涎屿,成为当时龙涎香的主要产地之一。此外,印度洋的溜山今马尔代夫、祖法儿今阿拉伯半岛东南端阿曼佐法尔、天方今沙特麦加一带等地也有龙涎香。

渔民自海上捞得龙涎香后,郑和船队、长驻于苏门达剌的官厂人员或以金银购买,或以货物换取。

除采购香料外,官兵还采购各国珍贵的土特产。满剌加是燕窝的王国。据当地人传说,郑和船队的船员是首先冒险品尝燕窝之人。一次,郑和船队在海上遇到大风暴,被迫停泊于附近一个荒岛躲避,食物紧缺。官兵无意中发现了悬崖峭壁上的燕窝。

郑和命船员们采摘下来,洗净后以清水炖煮,聊以充饥。数日后,船员官兵个个脸色红润,中气十足,郑和十分惊奇,无意之举竟然发现了燕窝的特殊功效。于是郑和又采集了一些燕窝,归国后献予永乐帝。

朱棣品偿后,十分喜欢。自此后,燕窝逐渐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滋补养颜食品,达官显贵毕喜食用燕窝以保养身体,燕窝亦成为东南亚一些国家来华朝贡的重要特产。

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负固不恭”为郑和船队三下西洋时面临的一个棘手难题。

永乐三年1405年,一群来自中国的佛教徒至锡兰山寺佛牙前献香,其间受到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的虐待与侮辱,在海外广大佛教徒中严重损害了中国威信。郑和一下西洋至锡兰山时,便发现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不敬佛祖、结怨邻国、暴虐凶残。郑和诚心规劝,亚烈苦奈儿不听从劝告,反而欲加害郑和船队。

二下西洋时,郑和至锡兰山寺布施时,再次劝说亚烈苦奈儿皈依佛教,与邻国友好相处,改邪归正。但亚烈苦奈儿置若罔闻,继续作恶,为害一方。新八一首发

三下西洋,郑和船队自满剌加出发,经过阿鲁、苏门达剌、南浡里,然后分两支:一支向加异勒、阿拨巴丹和甘巴里;另一只由郑和率领向小葛兰、柯枝、古里进发。

永乐八年1410年春,郑和船队三下西洋途中,锡兰山国王亚烈苦奈儿派人邀请郑和船队顺道访问锡兰山王国。郑和以为亚烈苦奈儿迷途之返,甚是高兴,愉快地接受了邀请,率领船队抵达锡兰山别罗里港。

未曾想到,就在郑和率三千官兵来至锡兰山王宫后,亚烈苦奈儿却避而不见,反而让儿子出面向郑和索要大量金银财物。这种无理要求遭到郑和严词拒绝。

原来,这亚烈苦奈儿早已探知郑和宝船上有大量金银财宝,早已垂涎三尺,便假惺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