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61章 百万民众建北京(2/2)

强盗,都可以放回家,予路费至北京做工赎罪。

“徒”的本义是指奴隶,明代囚徒即是被迫做罚役的奴隶。劳役的目的就是使用囚犯做苦役,使他们困极疲弊而改悔归善,变成好人。

囚徒从事的全是辛苦事,分为做工、运囚粮、运灰、运瓦、运水和运炭五等。

北京的文武衙门、军人营房,都要囚犯自己买材料修理。

罪重的囚犯就煎盐、炼铁。犯了笞、杖等轻罪的犯人,砌城垣、修街道、盖官员房屋等,由监工带着做工。白天,判处徒刑的人颈上戴二十斤的枷,脚戴铁镣从事劳役。晚上收工,犯轻罪的人脚上戴三斤的小铁镣(也叫小锁),犯杖罪的人戴十五斤的枷。

任务很重,一般人吃不消。比如盖房,一年徒刑盖一间房,自己准备建筑材料,八年徒刑就要盖八间房,盖好你走人。犯了杖罪,三人一起盖一间房。

再如挑工,每担六十斤,一日近的挑三百担,半里地挑二百担,一里地挑百担……六里则为十七担,七里十五担,八里十三担。也就是说,挑砖瓦的日工作量为百里每担,且返回路程的消耗不计算在内。

因不堪其苦,囚犯累死、病死之人甚多。

在百万劳动大军的努力下,前期工程一直在加紧进行,对元代旧都进行大规模改建、重建,元宫城合适的就保留,不合适的就拆除,腾出地面建造新城。

紫禁城的地基建得非常牢固,平均深六尺,有的深入地下六丈,有非常完善的排水系统,暗沟的水都流进内金水河。南海在永乐十二年(1414年)开凿,将清清的河水引进金水河。开挖河道的土方,堆成万岁山(今景山)。

永乐十五年(1417年),地下工程全部结束,朱棣才宣布正式动工营建北京,全面营建地面上的宫殿。他向大臣们征询开工意见,大家都没有表示异议,众口一辞要求立即开工。

朱棣组建新的工程指挥部。八十三岁的陈珪仍任营建总督,安远侯柳升、成山侯王通做他的副手。后来又加派北京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李庆为总督,并命令成山侯王通,兴安伯徐亨,都督薛禄、金玉、章安、谭广分别负责单一项目。陈珪殚精竭虑,直至永乐十七年(1419年)去世,享年八十五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