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81章 书法·归途(1/2)

一日在书房,诸让给王守仁与几个儿子召开叫来训话,诸翠一侧旁听。

“切不可小看了书法,书法是个门面,”这是诸让的经验之谈,“先不说科举考试。我在吏部时,每三年都要考评各级官员的政绩。有些官员,可能是忙或是敷衍塞责,履历和报告写得马虎潦草,从内容看,干了不少实际事,但是这书法不敢恭维。写字你都不认真,做事能够多认真呢?这种情况,我能谅解,但是我就见过一个同僚,大笔一挥,打了个叉。你先马虎应对,得到的必然是马虎的结果。因为考评官员不能亲眼见到你做的事,眼前只有你的文字,印象好坏,书法至关重要。”

“同样道理,科举考场上,书法能够加分,也能够扣分,你们想想,是不是这样?”诸让喝了口闺女敬奉的、女婿以彩礼敬献的江浙的瀑布仙茗,看到子婿们纷纷点头称是,便接着开讲,“一篇好文章,首先书法得让考官看得清楚明白,这是起码要求,再高些的要求,是让人看着舒服,最高的话,就成艺术了,让人有美感。如伯安祖上的王羲之和王献之。一下子说得有些高,这是后话。你们练书法要一步步来,第一步练正楷,一笔一画。你们小时候摹过红,描过墨,现在好好临帖。我简单介绍几个要点……”

诸让年轻时也是一腔豪气,对女婿洞房花烛夜冷落闺女的事,没有丝毫追究,还和颜悦色地告诉他,以前有事跟家长说一声,现在成家了,有啥事给媳妇打个招呼,免得家里担心着急!

首先,王守仁对老丈人的宽宏大量很感激;其次,他也认为书法是自己的门面,所以他练字很认真。

他写字时引进铁柱宫德一道人传授的静坐法坐姿和心态,把心念专注到习字上,把老祖宗发明的这些寓意丰富、似乎能说话、有喜怒哀乐、活灵活现、充满智慧和灵性的汉字,看作老祖宗的遗赠。

平常在祠堂里敬拜祖宗,恭敬的是一张木主牌位,木主牌位只是一个木板。

官宦之家的祠堂,只能祭祀三代祖先,三代以前呢?我们王家老祖宗说是太原的太子晋,再以前呢?追溯到黄帝老祖宗,老祖宗从哪儿来的呢?还有没有,谁知道呢?

但是,这么多天天入眼会心的汉字,不就是祖宗的精神灵魂吗?

王守仁似乎明白了什么:祖上所留的的智慧精神已经生成一个个有血有肉的汉字,由我们代代传递下来……

王守仁生来敬重长辈,恭敬祖先,过去不可见的祖先,现在一下子在目前了,祖先就在一个个汉字里!

不知何时,王守仁的内心,升腾起对书本、对文字、对汉字的恭敬,敬字如敬祖。

他临帖,虔诚如对圣贤,实际上,字帖就是先贤的灵魂载体;他落笔,诚敬如对祖宗,恭恭敬敬;敬惜字纸,临进书房,先生起一份恭敬心,洗手,静心,整肃衣冠,焚香……

三个月以后,挂在墙上的习字,让他惭愧,让他脸红;半年以后,他发现,墙上的字可以多挂两天了……

诸让默默地关注着女婿的进步,他不轻易发言,他自己有经验教训,廉价的鼓励,激发的是浮躁,尤其是对王守仁这样聪明又傲气的小青年,好在孩子有灵性,让他自己摸索,不走弯路便可!

一年下来,诸让家藏的装满十个竹筐的元书纸,被孩子们一张张写满了稚嫩的、工整的、流畅的墨香大楷字。其中有一多半是女婿王守仁所用。在一年后的诸府家庭书法展会上,王守仁的一幅书法作品,被诸让吩咐装裱起来,正式张挂于书房最显眼位置。

王守仁在书法上收获大大的,但他未曾遵守德一道士吩咐的保持三年童身练功强身的谆谆告诫,说起来也情有可原。诸老夫人在检查女儿、女婿对赤身男女学习落实情况时,发现了小两口同床不同被的严重问题,虽耐心听取了诸翠红着脸的辩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