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十章 徐荣之死(2/2)

期也迅速宣告结束。两人桎梏不断的同时,王允也同时把朝廷百官给得罪了。

以前王允姿态摆得很低,凡事都与诸臣有商有量。结果在铲除董卓之后,就似乎变了一个人般。脸上的笑容不见了,少见温润之色。有事也开始独断起来,不再循权宜之计了。是以群下不甚附之。

尤其是王允因为蔡邕感叹董卓之死而将其下狱,使得蔡邕死在狱中。这次事件之后,王允更是失了人心。

蔡邕是前太傅胡广的弟子,前司徒桥玄的故吏,蔡家也是高门大户,蔡邕叔父蔡质曾为卫尉。最最关键的是,蔡邕学富五车,曾与杨赐、马日磾等人一起正定六经,历史上著名的熹平石经就是出自蔡邕之手。他还与卢植、韩说等人在东观一起修史,写的书叫《东观汉记》。而在金商门事件中,蔡邕因为密奏事件而遭到迫害,为他也赚取到了巨大的声望。

连董卓把持朝廷之后,也因为久闻蔡邕的大名而强征他入朝为官,三日之内,历遍三台。就这么一个在朝野都有着巨大的声望和不错的名声的人,你王允说下狱就下狱,说弄死就弄死,这也太刚愎自用了吧?与董卓又有何区别呢?

王允能力很强,但性格也有缺陷。之前弄死董卓之后,吕布和他商量要不把凉州诸将一起给杀了。王允想了想没同意。但却又迟迟不下赦书。

本来王允与士孙瑞商量过了,要给凉州诸将下赦书,以安其心。结果事到临头王允又反悔了。他觉得部曲听从命令没错。如果把凉州诸将定为叛逆再去赦免他们,恐怕凉州诸将们会心疑不安。这是什么鬼理由!李傕郭汜知道了只怕是要哭出来!

满朝文武都知道董卓死了,但凉州军不安抚好的话就是一个大炸弹。王允拖延不决,其他大臣就先慌了。忙忙找到王允来给他出主意。说现在这么个情况,想要解决凉州军,最好的办法就是请皇甫嵩出山,让他担任凉州军的指挥官。然后就近安排他们驻扎下来。这样就没事了。

皇甫嵩将门之后,平定黄巾,破灭王国,威震天下。他与朱儁、卢植号称当世三大名将。以他在军中的威望,镇压个没了董卓的凉州军,举手之劳罢了。

结果王允也不同意。他的理由是董卓死后,函谷关会打开,恢复与关东的交流。关东反董诸将和他王允因为共同的斗争目标而是一伙人。他若是对凉州军太好了,恐怕又会使关东诸将们疑心。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这拖拖拉拉的,一来二去,终于等来了凉州诸将起兵造反的消息。这下好了,只能手忙脚乱的派徐荣、胡轸率军出去抵抗。

结果徐荣、胡轸出去没多久,就有消息传来,徐荣战死,胡轸、杨定率众已降。

这下,王允也傻眼了。

关中本来就是凉州军的势力范围,不然董卓为什么要挟持天子和朝廷迁都到这里来。这关中的军队,现在除了长安城里的,其他的就都是凉州叛军了。这下如何是好?

()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