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306:下乡(2/3)

李庠说着说着,突然明白了什么:“怎么?子均,难道你是故意的?”

当然是故意的,不然怎么会舍出来这么大的好处,发动群众斗地主是件很困难的事情,就是因为思想认识上不去嘛,思想认识上不去就是因为仇恨指数上不去嘛,拉仇恨还不容易?断人财路犹如杀人父母,老百姓辛辛苦苦存下来那么点钱出于对你们的信任存在了钱庄里生利息,结果,利息没看到多少,本金却都不见了,还能不急眼?到时候就看谁更有利用价值就支持谁好了。

那么,第一步,自然就是要让这百姓手中的钱都滚进钱庄,也就是地方乡绅的手中。

拜这一年经济发展迅速,农业丰收,王迪采购粮食和其他物品时价格喜人,再加上军事训练奖励落实到位,所以,但凡是个勤快的人,又没什么灾病灾害,老百姓的腰包还是有点肿胀感的(也没什么花钱的地方,所以存下不少钱来),钱庄倒是有所耳闻,但对他们而言,还是一个新鲜的事物,总觉得有人替你管钱还反过来给你好处实在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路途遥远,交通受限,存取钱都不方便,也只能忍了。

现在好了,钱庄下乡了,不仅如此,管钱的还是平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乡绅大老爷们,熟悉得很(当然,你认识人家,人家未必和你熟悉),只要办存款的人多了,这钱庄就在村里不走了,还是自己人看着—乡绅们却没有说提成的事情,毕竟这个好处会令人心理不平衡,你们这些穷鬼,有利息就不错了,还不知足吗?

所以,在屁民们看来,这个福利简直是上天的恩赐,如何能错过?于是,纷纷“慷慨解囊”。

他们以为,这钱,就是在村里集中保管,按月取利息就行了,安全得很。

也有很多人蛮聪明的,知道这利息出自于哪里,还不是别人,甚至就是自己的本金?但是,只要还有人往里面存钱,只要这现金流动没有干涸,那么,自己就是安全的,大不了发现情况不妙,抢在别人前面把钱提出来便是,就不信自己那么倒霉,偏偏是最后一个。

总之,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最聪明的,反应最快的,定然不会吃亏,只要盯紧了村里的钱庄就行了。

殊不知,这钱存进去之后,转眼间可就不见了:确定储蓄资金倍增,下乡政策第一步圆满实现以后,王迪立刻跟进了最新的“福利”政策,针对乡绅的。

大额存款存进城里的钱庄,利息翻倍,至于这存款来源,是来自乡镇的钱庄,还是自己家中,没人在乎。

于是,几乎所有的乡村钱庄,除了预留出够支付两三个月的利息资金之外,其他的资金都存入了城里的大钱庄去吃差价。

王迪和李庠等人,眼睁睁的看着这群满嘴仁义道德,自诩公正的乡绅世家权贵们,一个个在金钱面前露出了丑恶的嘴脸和贪婪的笑容。

那一点点的疑惑和理智,在现实面前被击的粉身碎骨,化为乌有,即便有人提出了疑问也在哄笑声中无地自容,落荒而逃。

有钱不赚,你是白痴吗?至于这钱从哪里来,并不重要!

却没有人注意到,随着自己财富的增加,这物价水平,也有了缓慢的抬升迹象。也许在他们看来,这种情况实属正常,只要自己有钱,买得起,便不是什么问题。

粗略估算,各大钱庄中,沉淀下来的资金已经达到了200亿钱的规模,这其中,有将近120亿是民间储蓄。

众人看到这个庞大的数字后,一个个强忍着没有进入癫狂的状态,王迪,还是表现的很淡定。

倒不是他已经见怪不怪,是因为,还有另外一个数据统计只有他自己知道,王蕃给他的,自己手下所有“印钞厂”开足马力,也只是打造出了150亿五铢钱。

也就是说其余流进来的都是假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