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886章,要改高高(1/2)

顺便说应县木塔。

本名释迦塔,建于辽清宁二年(宋至和三年),金明昌六年(南宋庆元一年)增修完毕。

释迦塔位于寺南北中轴线上的山门与大殿之间,属于前塔后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

第一层立面重檐,以上各层均为单檐,共五层六檐,各层间夹设有暗层,实为九层。

因底层为重檐并有回廊,故塔的外观为六层屋檐。

各层均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每层外有24根柱子,内有八根,木柱之间使用了许多斜撑、梁、枋和短柱,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整个木塔共用红松木料3000立方,约2600多吨重。纯木结构、无钉无铆。

该塔身底层南北各开一门,二层以上周设平座栏杆,每层装有木质楼梯,游人逐级攀登,可达顶端。二至五层每层有四门,均设木隔扇。塔内各层均塑佛像。一层为释迦牟尼,高11米。更新最快 手机端::

塔顶作八角攒尖式,上立铁刹。塔每层檐下装有风铃。

释迦塔广泛采用斗拱结构,全塔共用斗拱54种,每个斗拱都有一定的组合形式,有的将梁、坊、柱结成一个整体,每层都形成了一个八边形中空结构层。

当然,太上皇建的是钟楼。

不需要单纯去比高。

大家都很伟大,稳稳走自己的路。

或许我们可以扯,以后限定京城的建筑,不得高于十层。

应县民间流传,玉帝派火神爷和龙王爷分别送来了避火珠和避水珠。自此,木塔便可自行防火、防水,洪水到了塔前便会绕过木塔向四面八方流去。有了避火珠,木塔从没遭过雷击,即使在战争年代,炮弹打在塔身上燃起大火也会在瞬间熄灭。

释迦塔除经受日夜、四季变化、风霜雨雪侵蚀外,还遭受了多次强地震袭击,仅烈度在五度以上的地震就有十几次。

建筑结构的奥妙、周边环境的特殊性,加上人为保护的因素,木塔千年不倒,存在着一定的合理性。

许多专家学者对木塔千年不倒之谜进行了潜心研究和探索。

古人聪明的地方很多。

再看大雁丶塔。

最初五层,后加盖至九层,再后层数和高度又有数次变更,最后固定为今天所看到的七层塔身,通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5米。

大雁塔是砖仿木结构的四方形楼阁式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全塔通高647米,塔基高42米,南北长约487米,东西长约457米;塔身底层边长255米,呈方锥形;塔刹高487米。每层四面均有劵门。

徐茉茶暗戳戳,又想搞高一点了。

一层还没建好,加三尺,二层不变,三层加五尺,四层加四尺,五层加五尺,宝顶加四尺。

这样就到了一百八十三尺、六十一米,很好。

或者台基加三尺,一层加六尺,毕竟一千平方的空间,高度不够不行。

回音也是很大的问题。

共振。钟一旦响起来,这问题徐茉茶考虑过了。

而且,一口钟怕是不够响,徐茉茶提议的九口振会是不小的问题。

同时,声音向外辐射,而避开宁寿宫,别吵了太上皇。

再说共振。

据说一队拿破仑士兵在指挥官的口令下,迈着威武雄壮、整齐划一的步伐,通过昂热市一座大桥。快走到桥中间时,桥梁突然发生强烈的颤动并最终断裂坍塌,造成许多官兵和市民落入水中丧生。后经调查,造成这次惨剧的罪魁祸首,正是共振!

因为大队士兵齐步走时,产生的一种频率正好与大桥的固有频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