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574章 唇舌如剑,纵横捭阖(2/2)


在明清以前,不管是大汉两晋,还是隋唐宋元,皇帝朝见大臣并没有一定要求三跪九拜。甚至在汉朝和隋唐之时,皇帝与大臣谈事还是面对面的坐着,连恭恭敬敬的站着有时都用不上。

但,刘备却忘记了,他的面前还有一位斗士,一位疯狂的斗士。

司马懿就是斗士!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随心转,有容乃大。表面遵从于内心谓之曰表里如一,心口不一则谓之为口是心非。”司马懿闻言眉毛一挑,看向刘备的眼中也多有不善。

“懿跟随家世多年,遍历诸子学说,自问学识不亚于一般儒生名士,结果今日才发现原来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的道理,若非如此,懿又如何能够玄德公处学到了什么叫做两面三刀!

更何况,圣人不要求回报那是圣人的恩德圣人的仁义,但是作为圣人治下百姓,又岂能失去了敬畏之心呢?莫非你玄德公的心中早已经没有了对圣人以及当今陛下和朝廷的敬畏!”

对圣人以及陛下和朝廷没有了敬畏?

这不摆明就是想说他刘备心中有了不二之心吗?

刘备一阵口干舌燥,虽然他的确已经对朝廷失望,对当朝的永安有了些许愤懑,但这并不代表他就已经想取永安而代之了。至少在没有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军队时,他绝不会有此想法。

刘备脸色顿时难看起来,仿佛司马懿刚才之言已经刺透了他脸上的面具以及身上的着装直达他的内心。

正欲上前再辩解上两句,却又见司马懿眼中精光暴涨,一声冷笑一句反问脱口而出,差点就将他赤身**的扔进了腊月的荒原之上,冰寒彻骨,一阵阵寒意直钻心窝。

“玄德公刚才所言‘天地之间’一句原本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原本无可厚非,但是玄德公是否忘记了此言的前半句呢?”

众人一时哗然,不管是胡昭也好,还是刘表也罢,以及在座的刘先、蒯良以及傅巽诸人,全都目不转睛的看着司马懿,脸上的表情什么都有。

比如胡昭的老怀欣慰,刘表的咬牙切齿,刘先的目瞪口呆以及蒯良和傅巽的心花怒放,不一而足,好像是司马懿给大家呈上了一席满汉全席一般,五味杂陈。

他们都是饱读诗书的文人,老子的这本《道德经》他们即使还谈不上倒背如流,但也绝对翻过七八遍了,甚至蒯良和刘先等几个荆州大户的家中如今都还存放着此书,司马懿话中影射的意思,他们怎会不知道?

《道德经》第五章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而天地之间的上一句正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很明显,司马懿就是想借着此话将刘备永远的钉在耻辱柱上,他也想借机告诉世人,在刘备的眼中天子不仁,圣人不仁!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