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三章 钱是怎么花出去的(2/2)

内官监掌印及其副手,连同织锦司几个有品级的内监全都叫了来查对。

黎安民知道事关重大,与潘少监带着内官监的提督、监丞等几个管事的太监,把织锦司设立以来的所有往来细账全都抬到殿上。还把尚宝监送来的绞罗锦屏风也搬了出来,并奉上了贞锦依她们试机时织造的一尺余长的绞罗锦样品。

黎掌司不慌不忙将在京城织锦遇到的困难,以及如何解决的过程当众述说了一遍。

内阁却不以为然,位高权重的阁老们自重身份,不屑与一个低品级的内监多费口舌,只有一位姓季的御史中丞等他说完了质询道:“既知京城气候不利于锦缎织造,何不让织工返回南方去,向来锦官院都有专门的漕运之道可运送织锦,难道大典所需就不能送了?非要在京中干这些费工费时的事?”

黎掌司早得了叔叔通气,已有所准备,从容答道:“大典所需甚巨,又有不可预知之处,若事到临头再传令去织造运送,那就来不及了。有织工在这里,一时想到要什么,立即就可结本造出,来少了来回传递消息的不便。

“建织锦司之前并不知织锦有这些难处,往年织绸缎时,也只知较南方的缎匹品相差一些,那时只以为是织工手艺不好所致。

“还是此次江安的织工来了,方才找出缘由,且找着了解决之道。可见老练的织工固有其长处。算来大典时日又极紧迫,自是就地处置了更为省事。再者趁高手们在这里,教养些织工出来,将来京中亦可供应织锦,这也是为长远计。还请御史大人明查。”

“将来京中可自行供应,那么地方上还设着锦官院,岂不又是个床上架屋之举?”那御史以为逮着个大大的漏洞,先质问一句,随即向着正昌帝道,“臣启圣上,京中已有织造之所,宫中用锦无虑,不如裁撤各省锦官院,以免重叠浪费。”

正昌帝未有表示,安正德先摇了摇头道:“季御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京中的织锦自有京中的用处,并非只供宫中使用。你勿要太小瞧了织锦司,更勿以为圣上只知后宫用度,不知充盈国库。”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