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一章 庙号神宗(2/3)

祖的庙号);高宗一般则大大多是用在一个王朝中衰的起点,按照谥法而言“高”这个字并不是什么多好的字,只能算作一个中等甚至还隐隐带着贬义的字,像是赵构、李治和螨清那位被易中天老师骂做王八蛋一辈子没有干过几件好事儿的“十全老狗”乾隆皇帝;再比如世祖、世宗这两个庙号,一般作为新时代开的创者或者王朝的承上启下的君王,亦或者是用来暗喻皇帝世系传承转移,旁系入继大统,典型的就像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以及大明朝喜欢修仙炼丹的嘉靖皇帝........

对于该给大行的万历皇帝上一个什么样的谥号,早在朱常洛登基以前,百官就已经在大学士方从哲以及礼部尚书赵秉忠的主持下议定好了,就差让新登基的皇帝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以圣旨的形式颁发下去了。

所以,朱常洛登基之后,命王安宣读的第二道圣旨便是大行皇帝万历的庙号以及谥号。

经群臣议定,万历庙号为神宗,谥号范天合道哲肃敦简光文章武安仁止孝显皇帝。

当听罢圣旨中便宜老爹朱常洛和百官们万历上的庙号和谥号之后,朱由楫心道果然还是和史书中记载的万历庙号、谥号一模一样。

谥法:民无能名曰神。不名一善!

壹民无为曰神;安仁立政曰神;物妙无方曰神;圣不可知曰神;阴阳不测曰神;治民无为曰神;应变远方、不疾而速曰神;能妙万物曰神;道化宜民曰神;显仁藏用曰神;则天广运曰神.....

神宗这个庙号,一个神字,听起来似乎好像还蛮神气的,也蛮有气势和威仪似的,实际上确实一个名褒实贬的庙号。

就朱由楫知道神宗这个庙号,最出名当属宋神宗赵顼了,其次便是大明的神宗皇帝朱翊钧了。

而且很巧和的是,无论是赵顼还是朱翊钧,这两位神宗皇帝在位时期,在处理国政的经历上简直不要太像了,不管他们是不是主动自愿的,反正前期那都是任用了贤臣积极地推行变法,使得国家的吏治、经济和军事等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加强,国势也有着明显上升。

一个是王安石变法,一个是张居正改革!

然而,好景都不长!

变法最终都是以失败而告终,无论是王安石还是张居正,都是人亡政息!

更关键的在于,因为推行变法,而有了党争的出现。

北宋从神宗赵顼开始,围绕着变法开始了以王安石和司马光为首的新旧党争,然后一发不可收拾,直到宋徽宗重用了蔡京、童贯这些人党争才基本结束。而无论是支持变法的新党还是反对变法的旧党其内部也都有不同的派党,内部也是互相倾轧严重,比如旧党之中就分作了三派,以司马光为代表的朔学,以二程(历史典故程门立雪当中的那两哥们儿,程朱理学的开创与奠基者)为代表的洛学,以三苏父子(苏洵、苏辙和被后世称为大吃货的词圣苏东坡)为代表的蜀学。

大明朝的文官老爷们经过了洪武和永乐两朝的雄主高压,仁宣时期的蓄势发展,然后在土木堡之变迎来了属于文官集团的春天,除了偶尔有那么几次宦官跳出领着厂卫给他们捣乱之外,这个春天基本上是一直延续着的。

到了神宗朝,因为要变法,经过张居正的一顿敲打,许多的因为反对变法而被打击的官员们开始抱团在了一起,万历十年张居正去世,朱翊钧真正的掌管朝政,兢兢业业的干了四年,然后就因为“国本之争”而不上朝了。

于是,大明的党争就此形成,大明历史上大名鼎鼎的东林党由此登上历史舞台,然后为了制衡东林党,其后浙党、楚党、齐党以及宣党、昆党相继被建立起来。基本上都是东林党单挑浙、楚、齐、宣、昆,战斗力不是一般的强悍。

党争的序幕一旦拉开,可就再也刹不住车了,百官们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