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百九十章 幽州长史(3/4)

红拂点了点头:“北齐的创立者是神武皇帝高欢,他的先祖是渤海高氏,祖籍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六世祖高隐曾经做过晋朝的太守,五胡入主中原的时候,高欢连续三代的祖先投降了慕容氏的燕国,三代在燕国为官,后来北魏拓跋氏(后改为汉名元氏)兴起,燕国灭亡,高欢的曾祖父高湖降附于北魏,一直到高欢的祖父高谧的时候,因为犯法而被举家流放到当时北魏防御草原上的柔然汗国的六镇之一,怀朔镇。

由于高家三代都与世代镇守六镇的鲜卑族军人混居,所以高欢虽然是汉人,却也早已经鲜卑化,从小学的不是诗词歌赋,而是象胡人一样的学习骑射和兵法,练就了一身好武艺,甚至还取了个鲜卑名字贺六浑。

到了北魏末年,由于北魏的皇族上层醉心于汉化,上至皇帝,下至大臣,无不以抛弃自己的鲜卑传统,全盘汉化为荣,甚至皇帝拓跋氏带着把名字改成了元氏,而另一方面,广大的鲜卑族普通士兵却长年镇守北方边关,世世代代喝风吃沙子,地位低下,原来六镇精兵都以参军为荣,到了此时去六镇已经成了流放犯人的手段,象高欢的祖父就是因为犯事才被流放此地,而且世代不能迁移。

积累了百年的怒火终于在北魏末年爆发,这就是六镇官兵大起义,这场起义摧毁了整个北魏,最后军权旁落到在镇压起义中崭露头角,把握了北魏军政大权的高欢和宇文泰二人手中。

高欢和宇文泰这对绝世双雄,各自拥立了一个元氏傀儡皇帝,分别定都洛阳和长安,北魏也分裂成东西两魏,来回反复打了几十年也没有消灭对手,直到高欢和宇文泰死时,这二位也没有黄袍加身,而是分别作为东魏和西魏的大权臣离开了人世,篡位之事,留给了二人的儿子来完成,这就是北齐和北周的来历。”

王世充对于北齐和北周的历史还是比较熟悉的,听到这里点了点头:“那高劢的父亲高岳,是北齐的清河王,高欢的堂弟。参与了几乎高欢起家的每一场战役,在高欢死时也成为托孤四重臣之首,可谓位高权重。

与那位北周的大权臣,野心勃勃。连废三个皇帝的宇文护不同,这位高岳可是忠心耿耿,没有谋反之心,连昏君高洋让他喝毒酒自杀,他都没有反抗,所以也为自己的儿子高劢搏得了足够的同情,积累了足够的人望,到了高劢的时候,又恢复了乐安王的爵位,成为尚书右仆射的重臣。只是北齐灭亡后。高劢在北周被闲职,挂了个仪同的职务,一直到入隋之后才外放刺史,你说没了高熲他家早就完了,这又是什么意思?”

红拂微微一笑:“对于前朝的宗室r();娱乐圈之人生赢家。尤其是象高岳这种关系很近的宗室大臣,历代皇帝都是要斩草除根的,比如高劢的堂兄,北齐末帝高纬,就给宇文邕斩杀了,高劢本人又身兼了北齐的尚书右仆射,按说是不能保住一命的。亏得了当时高熲的父亲高宾全力说情,又拉上了杨坚跟着求情,才保住了高劢全家的性命。

高熲的祖上是在北魏年间从辽东迁居到渤海的,当时也许受了高岳的照顾,让其全家安顿下来,还让其位列渤海蓨县郡望。而高熲这时候也投桃报李,救了高劢全家一命。

高劢由是感激高熲,由于他们是名义上的同族,不能通婚,于是选择了另一条道路。让自己的儿子高士廉成为高熲的门生,而让自己的女儿高凤仙,从小就寄养在高熲那里,被他训练成为出色的间谍,以其宗室贵女的身份,一方面在京城的仕女圈里打听一些情报,另一方面也执行一些见不得人的任务,当然,她最大的用处,还是成年时嫁给官员,尤其是自己想要控制,又没有完全控制的官员,以刺探其情报,掌握其动向,这一点,你在安遂玉身上应该见识过了吧。”

王世充想到安遂玉就是一阵心痛,厉声道:“不要提我的阿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