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章 华夏德裔的秘辛与来源(3/4)

—虽然不可否认的是那个年代德国殖民者确实给当地带来了大量日耳曼裔居住者,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就融入了当地不再返回自己的祖国。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远在十九世纪末之前德裔就在任何时代中存在了。

冯龙德原以为阿道夫这个曾经对于全世界任何地区的日耳曼人或者说雅利安人的问题都很关心的元首会有所了解,不过可惜的是阿道夫那会儿对此的研究也是一头雾水:虽然借助给当时华夏的国民军政府提供有偿武器支援与派出教官指导训练军队的名义接触了德裔以及国民军中以德裔为主体的军队,但相应的研究并没有任何进展,而且相应派出的人员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就被迫草草结束了这项研究返回国内,因此这个很有可能有所进展的研究就此搁浅。

但即便关于华夏内德裔的历史来源问题没有进展,冯龙德还是得知了一些自己原本并不是很感兴趣的抗日战争中的信息:那些纳粹德国教官离开前,留给华夏的是七个全副德式装备的国民军整编师、一个华夏军校教导总队以及一个不属于正规军系统的税警总团,装备了全套德式步兵装备以及德式轻型坦克,可以说是当时华夏军事力量中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没有之一。

然而由于华夏并没有太多将领能完全理解透彻纳粹德国的战术思想,而掌握了这些德械化军队的将领很多都是按照老一套的人海战术进行战斗。因此绝大多数的德械化部队在抗日战争的一开始就大损元气,甚至不少都被没有先进战术谋略的无能国民军将领彻底折损在了夏都。成了三十万埋骨中的一部分组成部分。

即便伤亡惨重,但经过重新整编后,崭新的一支德械化部队诞生了。

这时候的德国已经开始逐渐与日本结盟,很快撤走了顾问停止供应装备,自此之后的德式装备也只能依靠自产来勉强保证德械化部队的供应。更多的则是依靠进口俄式武器与英美式武器;国民军的精锐部队很快在英美俄的教官训练下逐渐走向各自的英美俄化,之前的几个德械化部队看上去似乎也该走向了历史之中。

不过,很快德械化部队就再度浴火重生。并逐渐成为了日军的噩梦:即便战争初期他们的战力有限,但德械化部队基层官兵战斗的勇气以及牺牲却不应该被国人忘记;在一种崭新兵员开始补充德械化部队以及其他抗日部队之后。一些国民军部队与抗日组织的部队开始强大了起来。

没错,这种崭新的兵员就是德裔军人:与他们在欧洲的同胞一样,华夏德裔同样拥有与生俱来的狂热战斗**与强壮的体魄,并且保家卫国的情绪也不比汉人低多少,因此德裔兵员很快就成为了大量抗日部队的补充兵员,并产生了三支最为著名的德裔抗日部队。

第一个自然就是经过重新整编后的德裔德械军,这支几乎就等同于纳粹德国国防军级别的国民军军队虽然还是缺少先进战术谋略,但很明显德裔军人使用德式武器更加称心应手。而且德裔军人更加好战——因此在八年抗战中,这支德裔德械军几乎无数次地差点全军覆没,然而每一次都会被迅速重建并优先供应兵员装备,在抗战后期即使改编为德裔美械军,这支金发碧眼的部队始终都是日军的噩梦,被誉为“铁血虎贲”。

第二个比较早一点,他们隶属于国民军第二十九军,他们的番号为“国民军第二十九军德裔敢死团”:虽然这支军队最为出名的是家喻户晓的大刀队,但是在白刃战中最让日军胆战心惊的,就是这些全员装备集束手榴弹与德式双手大剑的德裔官兵了;在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时期。由志愿者、战俘、狂热者组成的敢死团士兵在战斗中是不可忽略的,而面对以刺刀刺杀技术见长的日军,手持德式双手大剑并敢于在关键时刻玩自杀性爆炸攻击的德裔士兵同样是日军白刃战中最不想见到的对手。

而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部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