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305,平蜀灭汉(2/3)

应。叛军高达十万之众。先后有17个州加入叛军。

王全斌派兵讨伐,竟然打不过叛军。叛军不愿替后蜀皇帝卖命,但愿意为保家卫民流血牺牲。宋军再战后蜀军感觉换了一支军队。

当时成都有降兵三万人。王全斌害怕降兵响应叛乱,将他们引入夹城之内全部屠杀。

曹彬率军进剿叛军,首战便俘虏了万余人。叛军人数虽多但缺乏统一指挥,在王全斌、曹彬的夹击下渐入颓势。到了第二年,叛军已成流寇,逃入深山躲避宋军。王全斌率军进山追剿,最终将叛军剿灭。

王全斌平乱期间,朝廷逐渐掌握了王全斌纵兵抢掠、屠杀降卒、引发叛乱的犯罪事实。

灭亡后蜀只用了两个月。平定后蜀叛乱用了一年多。而叛乱原本可以避免的。

百官认为“全斌等法当死”。但宋太祖念王全斌平灭蜀有功,不愿治他的罪,只是将他贬官。

拿下四川,宋太祖得到一个大粮仓,从此不再为粮草发愁。

宋军兵精粮足,士气高昂。宋太祖开始琢磨下一个征服目标。

最合适的目标当属南唐。拿下南唐就能把吴越、南汉顺手收入囊中,中国的统一大业就完成了大半。

宋太祖在京城外建造教船池,让军队操演水战,为攻打南唐做准备。另外他为了出师有名也在寻找出兵的理由。

南唐担心宋太祖打他,百般讨好宋太祖。南唐在后蜀灭亡后立即送上两万两白银的贺礼,随即又以祝贺宋太祖新宫落成再送上一万两白银。当官不打送礼的。南唐卑躬屈膝礼享备至让宋太祖不好意思拉下脸皮去打他。

这时北边传来消息:北汉皇帝死了,国内爆发争位内讧。宋太祖认为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立即摁下南边,御驾亲征去打北汉。

宋军势如破竹攻到北汉都城太原城下。

北汉一面拼死抵抗,一面向辽国叔叔呼救。

太原城墙高城厚。宋军久攻不克。宋太祖亲自到城下督战也不能取胜。

宋太祖看到太原邻近汾河,计上心头。他下令停止进攻,修筑堤坝围住太原。堤坝修好后,宋太祖让人把汾河水引入太原,水淹太原城。与此同时,宋太祖令人造船,准备水战。

经过多日浸泡,土砖垒就的城墙开始逐渐崩塌,出现了缺口。宋太祖心急,等不得城墙彻底崩塌,派船队发起进攻。他想借机演练一下水军。

宋军的舰船装备着强弩。宋军在强弩的掩护下杀至城下,向城墙的缺口发起进攻。北汉军以箭雨来压制宋军的进攻,同时用草垛填堵缺口。激战中,宋军的前线将领被流箭射中。宋军失去了指挥只能暂时退下来。

将领们纷纷向宋太祖请战,希望明日跟汉军决一死战。宋太祖顾忌伤亡太大不允许进攻,让大家耐心等待城墙垮塌的那一天。

出乎他的预料,太原城很坚挺,死活不肯垮塌。而他的士兵挺不住了。

天气逐渐炎热,宋军在湿地上随地大小便引起疾病流行,跑肚拉稀比比皆是。风闻辽军倾国之兵南下增援北汉,宋太祖没有必胜把握,决定撤兵。

宋军前脚刚走,太原城轰然倒塌。

宋太祖认为北伐受挫关键是南方还没有平定,牵扯了大量精力和兵力,于是恢复执行先南后北的策略。

南唐“虽外示畏服,修藩臣之礼,而内实缮甲募兵,阴为战守计”。宋太祖北伐北汉时,南唐有人建议趁虚而入,出兵收复江北。只不过南唐国主李煜畏惧宋朝,不敢采纳他的建议,希望等更好的机会。

宋太祖知道南唐怀有贰心,但苦于找不到出师的借口。

宋太祖决定先解决掉不肯臣服的南汉再说。

南汉的末代皇帝刘鋹是个昏君,沉溺后宫享乐,不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