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节 曾山的变化(1/4)
不偏不私?呵呵,曾山听到皇帝陛下的这番官面文章之后,心中一阵嗤笑之意。派自己这个同龙致远有着相当不错关系的辽东巡抚去查这件事情,本身就是偏私,而其潜在台底的言外之意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自然而然也潜藏着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对龙致远的不放心,这同贵妃娘娘私底下流露出来的意思是相吻合的,曾山心中也透亮的很。
不管如何有了皇帝陛下、贵妃娘娘的旨意和透露出来的言外之意,曾山对于自己到辽东去的任务有了一定的清醒认识,那就是要保证龙致远在位皇家利益服务的同时,对他进行必要的监督和限制,当然在曾山的心里面还偷偷加上了一条管理。
其实说到管理,原本是没有曾山什么事的,说到底,龙致远的职务多重身份大部分都是隶属于东厂、皇家内务府管辖,那个所谓的还没有开张的辽东船舶司吏目虽然也是归朝廷行政管辖,但是不归当地政府统管,而是由户部直接隶属。
但曾山并不这么看,既然贵妃娘娘让自己掌控辽东,打造成整个贵妃当在外的坚实牢固的基础所在,为刚出生的皇子登基,成为太子而打下基础,那么自己就必须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成为贵妃娘娘最忠实的马前卒,冲杀在前,做到这一切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掌控辽东。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他把曾亮留在了京城,一则原本就想这根独苗好好读书上进,二则也是想让他不要再同龙致远之间的关系太过紧密,因为过去山东的经历让曾山心中非常清楚,龙致远绝对不是善男信女般的存在,如此人物,自己的儿子还是离远点的好,要不然在不知不觉中被设计进去了,反而让自己落得一个被动的局面。
可是事情并没有他想的这么简单,希望很快落空。当曾山的车马到达山海关的时候,派出去调查辽东本地状况的人回来了,将实情一汇报,曾山听完之后,心中顿时一冷,辽东的水似乎太深了,而且龙致远所拥有的影响力和势力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如果说李成梁是镇辽东的话,那么龙致远所代表的势力那就是富辽东,整个辽东近百万人口的吃喝拉撒人全部都参与进去,每一时每一刻辽东人都离不开昌盛号的存在,更为重要的是,昌盛号用他的股权可以说将大部分辽东豪绅一网打尽,拢在自己的手中,这样一来,等同于辽东大户之间形成了一个利益同盟,这种情况下,掌控辽东?如果没有龙致远的配合,就是个天大的笑话,想到这里,让满腔热血要在辽东开创一番事业的曾山,当头被泼了一盆冷水,心中挺不是滋味。
不过不管如何,事情还是要做的,曾山的心思在这一刻也有所转变,既然无法将龙致远掌控在手中,那么自然就应该配合下去,两人的利益结合的更加巩固才是最佳的未来之路,因此在此时的曾山是决定好了的,等到了辽东处理完张凯贤的事情,同龙致远好好深谈一次。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曾山到了广宁巡抚衙门之后,并没有急着去见龙致远,在他看来,眼下自己处理张凯贤的案件,应该是一件可以利用的很好武器,定一定,让事情发酵发酵,龙致远要是沉不住气,为这件事情着急,到时候主动找上门来,自己能够掌握更多的主动,很多事情也就好谈多了。
可没成想龙致远没有等到,倒是张凯贤的请罪奏章就已经上递,说自己一时糊涂,弄错了事情,沈有容、龙致远公忠体国,乃是朝廷应该表彰的典范,而不是被打击的对象。皇帝陛下没有任何批红,直接把这篇奏章转发给了曾山,要他全权处理此事。
曾山看着这奏章,心中就不是一般的冷了,而是如同掉入了冰窟窿一般难受。从这件张凯贤主动认罪的事情上说明了什么?也许对于外人,或是不明白细节的人来说,会认为是张凯贤畏惧皇帝陛下的处罚,不满文官集团将他拿出来当炮灰的事实,做出了这种倒向皇帝陛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