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天津塘沽(4/5)
北洋不是没有能人,这个时代北洋是满清最有能力,最有智慧,最有远见的政治集团,虽然内部**,钩心斗角的,但终究不能掩盖他那强大的基础。
“如果这支船队,真是袁大人招来的,那咱北洋就有了和朝廷谈价的本钱,不用每天看人脸色,只要银子足够,北洋就要枪有枪要炮有炮,用不着每次都需向上面打奏折申请海外购买军械了。”封得胜说道这里,有点眉飞色舞。
罗荣光很能理解,如果北洋有了自己的大炮厂,那这些炮台上的许多老旧火炮就能更换,也能补充许多的炮弹了。不过他更清楚,这还是个梦而已,先不说那些船上是不是北洋购买的机器,就算是,要能生产,再列装,都不知道等到哪年哪月去了。
不过他并不去给手下这名悍将泼冷水,实际上他自己也期盼着。
逐渐的,船队越来越靠近码头,看的也越来越清晰了,然后一艘大船分离出来挤向了码头,把周围的两艘小船直接挤了开去。
通过望远镜,罗荣光很清楚地看到,那两艘小船,一艘是日本的商船,一艘挂着英国的旗子。
之所以是这样两国商船,这也是满清的一个惯例,租界的由来是因为英国人要求租一块地给英国侨民暂居以免和中国人发生冲突,满清对此表示赞同,随后逐渐的,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越来越大,租界就形成了自己的法律法规,成了一个国中之国了。
而同样,列强都是从海上来的,为了避免国人过多的和夷人发生接触以及冲突,港口码头的划分也很有特点,一边是专门为夷人用的码头,一边是国人用的,起始时,给夷人列强的码头泊位较少,但是随着来华的列国船只越来越多,原先的夷人列强码头不堪使用,就有很多列国船只进入国人用的码头泊位,最后夷人码头和国人码头已经混成了一体。
夷人码头几乎都是列强使用,而国人码头则是国人和列强混用,满清也在和列强一步一步的交锋中越来越害怕恐惧,最后默认这个事实。
而现在这艘大海船挤进的是夷人码头,直接的,那两艘几百吨的小船,被这艘满5000吨的大海船挤了开去。
没有情面,蛮不讲理的大海船就这样在众人的视线中把这两艘小船直接挤翻了一艘,另一艘则带着变形的船舷荡了开去。
这也幸好这艘小船上的人眼看大海船挤来慌不迭的解开了缆绳,否则会跟另一艘小船一样落个倾覆的下场。
满载5000吨的柳条山号是第一艘被安排靠岸的商船,这艘商船隶属于共和国太平洋航运公司旗下的一艘中小型海轮,虽然相比海鸥级确实是中小型,但是在航运不算发达的北方,也是很大的商船了。
由于塘沽港码头容量有限,必须按照顺序,分批进行靠岸登陆。按照国防军军规,禁止对普通百姓有过分的行为,这样的选择下,船队只能对他国船只进行驱逐胁迫了。
同样,共和国的民族意识导致对他国人士的漠视以及敌视,也是一个原因。长期的教育以及南洋的清理运动,使得国防军很多官兵对于异族人很难当成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看到这些白人还好点,至少是一个粗鄙的下等民族。而那些南洋以及东南亚土著,纯粹是当成一个会走路说着鸟语的牲畜看待,清除这些土著是一个光荣而正义的事业,为了国家开疆拓土,自然是有功于我华夏民族,反正其他民族的生死,关我何事?
如此教育,锻炼出来的官兵无不是一个个的铁石心肠,对于非共和国公民自然是绝对不会介意下手的重不重。
仗着自家造出来的船大结实,直接利用强大的惯性朝着这两艘小船压去。
这也是因为自家造船厂有专用的1.5万吨水压机一天24小时的锻压着一切需要用到的钢板部件,对于质量的苛求使得大家对于自家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