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混水摸鱼(4/5)
局中的“购买”环节就必须取得县令们的理解。
可前提是得保密。国家乱卖资源为得是套取旧党现金然后以挤兑方式酿成金融风暴这一整套流程阮大铖是不敢乱说的。更何况即便可以交底儿他也不会说的知道的人越多意味着将来“功劳摊薄”的可能性就越大。为了功劳独享他还会主动隐瞒一些人的。
最后阮大铖就是因为贪污犯的事儿当了一年的太常寺卿居然可以连续十八年悠而无忧可见这小子的贪污手段有多高明。眼下这么庞大的现金流量稍微点点手就是一大笔外快。试问阮大铖如何不动心?而为了避免底下人坏事儿就有必要竖立“威严”。
既然要让“县令们”同流合污最起码也是摄于淫威不敢告密阮大铖必须进行一场清洗运动状告大多数基层官员之目的就在于此。
想通这其中关键小朱恨的牙根儿直痒痒。但阮大铖这种人却恰恰是骗局操盘手的最佳人选同时因为他对所有的歪门邪道都异常门儿清所以用他来当“独立审计人员”又恰如其分。
这也正是小朱不愿意现在治罪阮大铖的原因。所以他只是想针对“时间矛盾”这点来敲打敲打阮大铖。如果阮大铖够担当认下这个栽也就是了。但问题是阮大铖苦盼十九年才熬上了位他当然不愿意放弃即得利益。所以这老小子出卖张彝宪的举动倒是可以理解。
不过阮大铖是可以理解了张彝宪就疯了。而且说道根本很多文臣都了解张彝宪这小子除了脑子缺弦儿喜欢贪污之外本身人品上倒是不算太坏。况且太监嘛有这些缺点的同时还立下不少功绩北京文臣对张彝宪还是比较同情的。
所以眼见张彝宪被阮大铖逼入死角老阮又是大家鄙视了十八年的混蛋并且皇上似乎也不愿意扩大这场风波于是朝会第一阵率先进入闹剧环节。
一众文臣有替张彝宪开脱的有替皇上分忧的还有替那些县令们叫屈的当然还有痛骂阮大铖的。一时间是骂声不绝大家还都是文化人不带脏字的叫骂听得小朱心中爆寒!这要把这些骂人话给记录在史料中去后人可怎么评价呦!
不过小朱倒也想得开因为在他想来反正也要正式建立独立审计机构如果借着阮大铖这次闹事儿能够把监审机制给完善了倒也不失良策。所谓完善不仅要授予阮大铖这样的半职业罪犯以职权还要设定良好的制约机制。只有这样才是对“人才”的最大爱护以及最合理使用。
推而广之北海行省正要试行的“全才科举”和“分科取士”如何才能顺利的成为治国良方阮大铖案例倒是提前贡献了宝贵的经验。
“嘿嘿嘿”想到这里小朱对着下面正在吵群架的大臣们嗬嗬的笑了起来。
其实像阮大铖、董祖常这样众口铄金的小人其他还包括黄宗羲(国家不允许他参加科举);刘惟敬、刘梦云兄弟(根本没兴趣科举);李定国(变民军招安);孙传庭(国家法院宣判的罪犯);魏文魁(很早前跟徐光启掰腕子的民间历法家);阎应元(小小的小捕快);梁九、马隆(仅仅是工匠艺人)……等等吧!这些人的命运变化带给了整个社会一种震动当然震动有好有坏。
先这些人目前国家都采取了任用态度他们不同方面的特质、能力被国家安排到了非常恰当的地方;
其次这些人都是传统意义上不得入仕的身份在官场升迁规则中他们属于永远不可提拔的“黑人”。
然而这个世界并不是“非此即彼”的二元世界恰恰在黑白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灰色地带灰色不像黑白那样简单分明灰色比它们更加复杂。更多的人普通也好优秀也罢不要强求这些人去当好人就算他们不是好人可也绝不是坏人。他们只是普通人。
而“普通人”恰恰也具备了参与“伟业”的资格非要以单一的一种标准来划定上位者与下位者的界限对于国家与民族未见得是好事儿。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