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四十章 :桃花丙榜(3/7)

什么样的福利政策才能既满足国家利益又能够善待良将?”

这其实是个伪命题黄得功这样的病体沉重您让他退休不就完了嘛以黄虎山简朴性格能够跟老母、妻子、儿女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比什么都强。更何况还有“赠银”十万两的提案在这本来就不存在什么问题。

可偏偏“参谋总部后勤局”这个职务给闹的以至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本质而纠缠于形式了。谁也说不服谁人人还都挺正义似乎别人不听自己的意见就是祸国殃民。仿佛全世界就属他最爱国、最博学、最有正义感似的。

总之是一场闹剧。

“呵呵熊文灿倒是机灵这种法子也亏他想得出来。”

小朱这话响起已是三天后的上书房了。这三天外面闹翻了天但却不再纠缠于阮大铖、吏治改革、经济改革了而是围绕黄得功在乱战。于是上书房里也连忙钻了这个空子紧锣密鼓。不过他们能够“暗度陈仓”虽说靠了熊文灿的损招儿但出手将舆论焦点转移的人还是杨嗣昌所以这变革大功仍然被记在了大杨的头上这点让老熊很是无奈。好在这段时间里效率很高小朱伙同郑三俊、洪承畴、熊文灿、卢象升等几个分议大臣已经起草了一连串的文告:

先一切皆利益。

不是黄得功成为讨论焦点而是“后勤局正使”这个职位成为了舆论焦点。因为后勤局是兵部、户部、军界三方共管部门且是一个油水极丰厚的关键岗。所以围绕这个职位其实涉及了很多方面的经济利益这才是焦点所在。这也正是熊文灿、杨嗣昌默契配合引一群言官溜号的根本原因。

既然一切都源于利益的争夺那么国家改革也就不能太蛮横了卢象升的分田制被归在“推窗之论”的框架下了。再配合上熊文灿的税制、李定国的“各司其职”、杨嗣昌的“行政”。一个完整的治国纲领被彻底定型:

国家利益拥有其无上权威在此权威之下士、农、工、商皆要遵从并不得触犯。而武将不畏死、文官不贪财、士人师法天下、工匠乐业、农户安居、商人重义使得所有这些国民皆可以住进推窗既望风景的房子就是最大的国家利益。

这里面巧妙的引入了黄宗羲对社会阶层的划分:“士”仍然具备统治地位但不再拥有绝对支配权农、工、商三业的地位被显着提高与士人并列成为了大国民。同时也给各个阶层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虽然失之简单但具体的要求总要比虚无的口号来得强烈且直观。

其次就是利益如何分配。

在中国唯一的“分配”就是“官”的分配。其方式及手段恰是制度公平与否的体现。但这里面先天存在这样一个逻辑概念:不要把一切罪恶都归为制度!!!

把所有罪恶归结为制度问题是不对的。因为没有一个统治阶级甘心以罪恶立足。中国传承数千年的儒家文明所宣扬和推崇的恰恰是仁者无敌。所以中国的制度只有缺失而绝无罪恶。

如果否认了这个命题并且把中国人在历史上所遭受的一切苦难都归为制度原因那么一个惨烈的事实就会如此出现:一批又一批所谓的社会精英就会习惯于先制造一个惊人罪恶并把这个罪恶归结为制度问题然后再打着改革的旗号去制造更大的罪恶由此循环往复把人民推入地狱把罪恶推向极端。那这国家还能有好吗?

古往今来一个王朝取代另一个王朝虽然始终存在治乱交替的现象但最起码都拥有一段和平、富强、积极的盛世就是一个强烈的例证。

之前小朱始终认为眼前这个制度是错的所以他要进行更正但随着钱谦益、温体仁、贺逢圣、周延儒、杨鹤、成基命、郑三俊、李邦华、洪承畴、杨嗣昌、卢象升、熊文灿等一众名臣在身边的相继出现他忽然现了这个规律:任何成法不要试图去毁灭她代替她而应在她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更正和修复。只有在这种指导精神下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