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困兽之搏(3/6)
“奉国殿下所虑甚是。”
郑三俊连忙小躬身拍了一个马屁,但随着太子清澈的目光,落在他的头上,郑三俊不由得哆嗦了一下,
“郑先生,”(臣在)“狙击战法,究竟是否有效,我并不知晓,但既然是北海李定国制定的,想来应属良方。然不动边军入内,乃是父皇钦定国策。因此说,瑞典狙击士一事,只能由本官提出。这其中干系,可谓重大!”
“臣愚钝,多谢奉国殿下指点。”
“…”
这番对话,透出了这样几个信息:头一个就是太子确实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战场上施加影响。如若法国人送过来瑞典狙击手,并且安排在武学那边,专门进行狙击手的培训工作,将来一旦应用到战场上,无论战果如何,都将是太子的功绩。
这么算来,太子首先在粮农工作上取得了成绩,民以食为天,在农业为主的中国,如何提高粮食收成水平,是最大的政治;其次在外交领域中,太子先以一袋“菜籽”确立了国家以拉达克为代言人的中亚策略;后又通过“航海之钟”的谈判,调整了国家外交秩序;最后,太子借着瑞典狙击手为契机,在军事层面获得了基础。
政治、外交、军事,三项业务都取得成绩的国家储君,顺利继位也就自然而然了。而且之前的积极参与,不仅是锻炼太子的能力,也起着未来“政策过渡期”的调整幅度不会过大的作用。
另外一层信息,则是太子与“先皇”老臣之间的关系,一朝天子一朝臣,这是中国传统,但仍然不能避免有些大臣提前“投资”的行为产生。狙击手战术,恰恰是郑三俊递给太子的建议,毕竟梅家皇商一直深处北国,李定国、梅信喻主导的对俄贸易;刘惟敬牵头的划界勘测,都属于郑三俊的工作范围,因此他对李定国的“狙击战术”是非常了解的。而正好,太子也需要一个简单的,涉及面不是很复杂的新战术,来完成对军事的参与,因此这个建议对于太子来说,可以说是“金点子”。
现在的问题就是,太子如何施行?动用望海堡已经成型的狙击战士,一定会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因为征北军为代表的各支军系,都是皇帝小朱一手建立的,太子在没有继位之前,根本不可能动用边军。只能从欧洲人那边入手。
太子刚才的话语,其实是在警告郑三俊,提建议没问题,你有本事我也很清楚,但你现在仍然是父皇的内阁次辅,一切,要以父皇为中心。
连拉带打,太子的政治手腕,显然要高于他的老爹,那个不着调的皇帝小朱。不过这也不难理解,毕竟太子从生下来,就处于权力争夺的最中心位置,从小耳濡墨染,这种宅门里的孩子,就是比那些草根出身的人,来的更狡黠一些。
眼见郑三俊越听越警醒,太子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做了一个请的手势,让郑三俊继续“领着”他,向“南衙门”那边走去。
正当他们一行人来到“南衙门”前面的小广场时,只见熊文灿的管家熊全,正在跟几个人咬着耳朵,这些人都是各大隆臣的管家、亲随、跟班,国家层面上,很多信息的沟通,都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进行的,今天大家都知道太子去法国使馆那边了,但没想到太子会这么快就出来,因此被撞了个正着。郑三俊偷眼看了一眼太子,慈?垂眉低目,仿佛忽然对脚下的碎石子甬道产生了兴趣。
郑三俊连忙微一扬头,远远睨着自己的管家郑宝,立刻跑了几步,故作亲热的用手拍了一下熊全的后背,正在交换信息的几个人,连忙大声喧哗着,溜得远远的,不见了。
“唉,”太子慈?忽然轻叹一声,郑三俊连忙转身,
“军人佣兵自重,养贼自肥,都是痼疾。现在国家要打破这写顽症,自然会引发反弹。左良玉他们一直身处内地,本就没有施行军管制度,所以左兵最先感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