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天开一眼(4/8)
臣脸上,表情各异。
“诸位大人,天子有请。”
今天照例要商议很多事情,但仅仅为商议,而不是议定。目前的决策程序中,上书房至关重要,但却没有太多的法定意义。具备法律效力的旨意、行文,依旧由内阁率先做出,只不过之前多了上书房、文华殿、武英殿的程序。早朝大会则作为一个符号而充满了宗教象征。凡是内阁提交的各种政令,都要在早朝上进行宣布,无论是争执不休、还是一致通过,都必须经过早朝,方可以颁布天下。
这就使得国家系统中的很多文臣,针对早朝通告所开展的争论,其目标不是要推翻一个群策群力的成熟方案,而是在为自己争取下次进入“文武二殿分议、上书房商议”的资格。
在文臣落座、太监斟茶期间,小朱要在过间儿的小床上独坐一会儿,因为现在的衣服太复杂,落座时容易lou出里面的内衣或者肢体,在天子面前失礼可不是小事情,所以为了避免这个尴尬,小朱索性就躲开。
坐在床上,小朱脑子里居然同时在想着两件事儿:
晚上召谁过来侍寝?黄宗羲究竟想表达什么?
不知不觉,他已经当了22年皇帝(含天启七年),当初的老婆们,如今年龄都不算小了。而且作为一个拥有分裂性格的至高君主,自我约束的道德力量又实在太弱,因此最近他开始了一些“尝试”。
满脑子的绯色幻想很快就被第二个念头所冲散,对他来说,黄宗羲的文章确实晦涩,但这又不是问题,因为他大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解读:
黄先生表面上是在述说大国的实际情况,但背后的意思却旨在推翻孔圣的理想——大同社会。
所以说,小朱绝对配得上“反动君主”这个称号。人家黄宗羲是想从理论上树立起“中华民族在至高理想的指引之下,不畏惧新兴事物,不抗拒世界变革”这个性格特征。并且希望在“前大同时代”里,国家和民族要积极迎接挑战,为了最终目标而奋进开拓,打破旧有习俗。好像庖丁解牛一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改造旧世界,重铸新秩序。
如此辉煌的政治理论,本该值得人们击节赞叹。而且也确实获得了广泛共鸣,唯独小朱却局限在自己的认识中。不过每个时代,都只需要符合这个时代特征的领导人,既然这个时代里,中国不可能实现大同,那么根本就不相信这些的小朱,倒也顺应了时势要求。
“皇上,白山建国一事,臣想当缓行。”
“嗯,洪先生所言,朕也这么想。”小朱连忙点点头,事情再多也别着急,先定简单事务,再讨论复杂问题,本就是上书房的原则,尽管事关白山教派。
“臣谢皇上。”
洪承畴连忙微微躬身,这条其实没什么可说的,尽管都知道白山、黑山两个教派纷争绝对复杂繁乱,但在自己的即成疆域内,帮助或者默许某族群自由建国,历来属于中国政治逻辑中的禁区。
白山教派建国的论题,来源于当初**喇嘛的一个承诺。向中国政府借兵,策应印度、锡金、不丹等国合击拉达克,最后促使白山教派在克什米尔地区北端建立家园。
这条在今天看来,根本属于妄想。抱粗腿来给自己壮门面,也得问问那个粗腿是长在愚蠢的独眼巨人身上,还是那顶天立地的盘古大帝。
以杨嗣昌、洪承畴这样的务实者在座,怎么可能任人予取予求?眼见反对白山建国的原则基本定了,杨嗣昌又增加了一条:
“皇上,既然白山不能建国,那现在喀什地区的黑山教,也应除国。想我堂皇华夏,能恩许他们编入大明户籍,已算开恩了。”
“…”
反正“黑心杨”的臭名早已经远扬,基本上凡是杨嗣昌提出的动议,都会遭到一群又一群人的谩骂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