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七七徐州大突围及战后的华东1(3/8)
方面:1.敌总兵力不过4万,我占绝对优势。惟敌立内线,如向我任何一点进攻,均感应付困难。2.以打破敌策应鲁南企图,使陷于被动之目的,决制敌机,先采取攻势。3.韩德勤部应集结兵力,迅速攻击突进之敌。4.廖磊部先以一部佯攻,诱敌离开阵地而击破之。5.徐源泉部到达合肥即向当面之敌进攻前进。6.杨森所部主力应开前方,攻击巢湖以南之敌,酌留一部守备安庆及沿江要点。7.已令罗树甲师开合肥,归徐源泉指挥,并令唐式遵抽调两团至安庆增防,归杨森指挥。(三)各方面攻击部署细部由战区决定,务须迅速开始为要。”当统帅部的训令下达到第五战区时,由于日军的攻势加强,特别是第5师团与第10师团的进攻部队已联为一线,战场正面增大。为阻止日军攻势,中**队向右延伸翼侧,卢汉的第80军、樊松甫的第46军、李延年的第2军、谭道源的第22军以及吴良琛的第13师等都已投入第一线战斗。由韩庄北的高皇庙经禹王山至郯城南的南北劳沟及捷庄一线,基本上正在进行着艰苦英勇的阵地战,势难按照训令“全线转为攻势”。鲁南方面,直至5月10日,双方仍处于胶着状态,其间日军第2军虽然又将军预备的片桐支队(第9联队长片桐护郎所率约步兵2个大队、野炮兵1个半大队的兵力)配属第5师团,增援国崎支队,并给国崎支队补充了1100余预备兵员,但在中**队的坚强抗击下,仍无法前进一步。日本大本营认为台儿庄的败退“有损于陆军的传统”,因此于4月30日任命东久迩宫为第2军司令官,接替了西尾寿造(徐州会战后又将第10师团师团长矶谷廉介编入预备役)。东久迩宫于5月7日到达兖州,立即下达了发动徐州会战的命令:除令第10师团、第5师团继续在鲁南进行抑留作战,并准备分向徐州以西、以东前进外,令“第16师团5月9日从济宁附近出发,击败当面之敌后,首先迅速进入砀山、唐寨方面”。该师团当日即渡过运河,进至郓城附近。南线方面,“华中派遣军”的先遣支队佐藤支队于5月7日占领阜宁,坂井支队仍在巢县。但其主力第9师团及第13师团按照会战计划,于5月5日开始北进,当天突破防守北淝河北岸及涡河西岸的第7军阵地。第9师团沿北淝河西岸的淮蒙公路,于9日8时30分攻占了蒙城。蒙城守军为第48军第173师第1038团。该团于7日夜才冒雨从田家庵赶至蒙城,尔后在副师长周元率领下与日军苦战1日夜,终因准备不足及寡不敌众,蒙城被日军攻破。该团除部署于城外的1个连外,城内副师长周元以下700余人绝大多数战死,仅团长凌云上率士兵9人突出重围。
当鲁南陷于阵地苦战而淮北又突然出现敌2个师团的主力北进时,李宗仁开始感到形势严峻,认为敌“淮北方面所用兵力达两个师团,自必力求猛进,窥伺徐州。且淮北地形开阔,地域广大,阻止困难”;又考虑到“鲁南敌我已成胶着状态,彼此进展均困难”,两相比较,“淮北情况实较鲁南为紧急”,于是决心“集中兵力准备于固镇分设阵地,将敌击破,以解除徐州后顾之忧”,当即将冯治安第19军团、刘汝明第68军及罗奇第95军调归廖磊指挥,先阻止敌军北进,尔后再部署击破之。统帅部得知日军第16师团于9日渡河西进的情况后,判断日军正向徐州采取包围行动,认为应乘敌兵力分散且离开据点的大好机会予以各个击破。李宗仁按照统帅部的意图,于5月10日下达了第7号作战命令。主要内容为“以先行击破淮北之敌、打破其向北进或西北进、截断陇海路之企图为目的,即向怀远、蒙城攻击前进”,令“31军之一部固守原阵地。31军主力连系77军及罗奇师分为数纵队由现在向怀远至蒙城间前进,求敌主力攻击之”;令区寿年“指挥区寿年师、程树芬师应由蒙城附近尾跟敌后以进行攻击,与主力相呼应”;“徐启明师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