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内斗(中)(2/3)
苏州火车站5公里处的相门,负责相门至平望的30多公里路段设防。
步兵营实行三三制,每个营有两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
步兵连全连为150人,分作3个排、10个班(1个连部班)、30个5人组。
连部班15人包括连长、副连长、司务长,三人各带一个5人组,名为指挥、通讯、后勤三组,实际上武器配备与其它班组一样。
第一组为机枪组,配有捷克式或歪把子轻机枪一挺,汉阳造或是三八大盖步枪3支,毛瑟驳壳枪一把。
第二组为掷弹筒(枪榴弹)组,配备掷弹筒或枪榴弹发射器两具,步枪五支。
第二组为爆破组,除了每人配备步枪,主要装备炸药、地雷等器材。
全连120人机的炮连,称谓则似乎有点牵强。
两个各35人的机枪排,装备了6挺马克沁重机枪,算是每个班有一个能够提供火力支援的重机枪组、一个扛着步枪的护卫组,另外还有排长带领的一个轻机枪组。
一个同样35人的“炮排”,除了由排长带领的轻机枪组,三个班六个组全是每组组长扛着根直通通的钢筒子,其余的不是步枪就是晋厂造汤姆森冲锋枪。
15人的连部班更稀奇,拥有三辆略显残破的鬼子小豆战车,各拖着一台组装成车不像车、船不像船的玩意,其中一台上头装了一具用钢筒子扎起来的怪东西。
团属特种营,并非后世概念的特种兵,而是沿袭国民政府军惯称,将战车连、炮兵连、运输连、防空连合为一个连冠名。
战车连有点寒碜,仅有3辆缴自小鬼子相对完好、经过改装的小豆子,6辆使用钢板修补缀挂的装甲汽车,3辆充当油料、弹药补给车的拼装奔驰大卡(国民政府军精锐战损、遗弃的奔驰大卡车,来个拆东补西拼凑而成)。
炮连稍好些,装备鬼子75山炮、野炮各3门,还配备6辆拼装大奔。
运输连算阔绰,拥有鬼子丰田卡车10辆,木质机帆船4艘,汽艇2艘。
防空连是最为拉风的一个,不仅有鬼子豆子底盘防空小炮2门,还拥有配备丰田大卡的88高炮2门、37双联高炮小艇3艘、架在轨道车上的20毫米机关炮3门。
配属的工兵团一营,其实是原铁路人员与各个保安团精简组编而来,人数高达3000多,说是一个团都不过分。
不过,真正配备武器并进行相关作战训练的只有600多人,分为四个连,武器也以步枪为主,少量配备轻机枪。也只有这些人员才有军服配发,并佩戴相应的军衔标志。
衔接一团驻守平望至嘉兴段的是二团,团长由杨振吉同志担任,编制、装备与一团大同小异,只是多了个水上运输营,以便将暂时堆积在嘉兴的物资转运到各个湖区。
名义上同样担负铁路警备任务的三团,由丁贺同志任团长,全团三千多人,加上陆永年等人组织起来的工兵营四千多人,几乎可以说是一个旅。
只不过仅配备些轻武器,且日夜轮班进行各类土木工程建设,俨然是个工兵旅。
来来往往的各路接防部队,无需削尖脑袋探察,就可以看到这种示弱于人的布置,按理说应该不至于引起猜忌、防范才是。
蒋委座可不这么认为,在他看来,日本人已经开始松口,答应有条件地从舟山群岛撤出大部分兵力,就是“和谈”的好方向。
只要日本人肯恢复战前态势,国民政府就赢得喘息时机,可以继续“攘外必先安内”大业。
无论是以难民保护名义占据天目山的黄琪翔部“山贼”,还是以铁路警备为名盘踞太湖湖群的吴毅所部“湖匪”,都是妨害“日中和谈”大计的异类,甚至是国民政府心头大患。
八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