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三十三章 内斗(中)(3/3)

路军特别勤务旅属于默不作声拼命发展,摆在铁路沿线那些部队,只不过是些掩人耳目的表象,更多实力藏于湖群中间,日军连续几次趁夜派出的水上飞机、间谍人员为其所掳,就是无可争辩的铁证。

天目山的那个什么委员会,得到八路军特勤旅打劫得来的枪炮,隐隐已是割据一隅的势力,口口声声拥护国民政府、全民族联合抗战。实际上却无视党国中央、目无领袖,透过媒体大肆诋毁“日中和谈”、干扰视听,就差再次喊出打倒蒋介石、打倒国民党反动派。

故而,明面示意国民政府军委会编列各部任务时,对吴毅所部的铁路警备任务,黄琪翔部安置难民的任务,予以正式确认。

暗下却进行分割包围式的兵力调派:胡宗南率绝对精锐主力的第一军,进驻武进、无锡、吴县(苏州)、昆山一线,跟着派出两个团兵力,部署到苏嘉铁路吴江、平望两地;俞济时的七十四军,则沿吴兴(湖州)、宜兴、长兴湖西公路部署。

两个军形成对太湖湖群的包围圈,随时可以隔绝天目山与太湖的联系,既防止这些异己挑起事端“破坏和谈”,又为今后的清理打下伏笔。

另外暗示戴笠,可以有所动作。

善于揣度“上意”的戴笠,当然立即奉谕行动。

密电胡宗南、俞济时,约定在苏州藏书穹窿山会面,商议校长谕令执行事宜。

苏州藏书,据说是西汉会稽太守朱买臣发迹之前樵采讨生活之所,因苦读却又怕人耻笑,常将书籍藏于穹窿山某处,从而得名。

咱们民族文化人到处留痕、演绎传承的富贵腾达故事,到底几分真、几分假,没有谁能说得清楚。

俞济时、胡宗南、戴笠这三个大权在手的时下风云人物,选择太湖七十二峰之一的穹窿山聚首,绝不是为了凭吊古人朱买臣“覆水难收”的水源,却是可以肯定的事儿。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