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023章 马说(3/3)


而在欧洲漫长的中世纪里,拥有数匹战马是骑士的标配,战马越多越好就越能彰显骑士身份的高贵。行军、打仗甚至打猎时,骑士们都有不同的坐骑。骑士比武时马匹的表现更能决定胜负,这关系到奖金和装备的赎金,所以骑士们总是挑选最好的马匹参加比武,这也造成了欧洲历史上马匹育种业的繁荣。

中东的战士们尽管和欧洲同行们打得你死我活,但在挑选、培育马匹上有很多共同语言,中东土豪们打马球、打猎用的马匹甚至需要从印度等地进口。中世纪的欧洲和中东都是典型的封建领主制度,一个拥有上百名骑士的领主就能让国王套近乎,一个能指挥数百名古拉姆骑兵的近卫军军官也能决定苏丹的归属,所以他们也愿意在坐骑上摆阔。

另外要说的是,所谓冷血马、热血马和温血马的概念也是近代产物。其中,冷血马性情温顺、体型强壮,所以一般用来进行劳作,有的甚至用来作为肉食饲养,尤其是出产于法国北部的阿登纳斯马,就是典型的冷血马,体型强壮、吃苦耐劳、性格温顺,但是身体较为迟钝。当然到了十八世纪后,随着人类育种技术的发达,出现了适合骑乘的冷血马,比如佩尔什马就是如此。

热血马则普遍是人们传统上认为的那种“千里马”,奔跑速度极快,性情暴烈,所以较为难以驾驭。因为热血马的速度很快,是故主要作为骑乘用马。著名的阿拉伯马,就是典型的热血马。现代著名的英国纯血马,也是此类马匹。

温血马顾名思义,一般都是热血马和冷血马经过杂交、选育而成的。温血马往往既有相对强健的体魄也有灵活优雅的身躯,既可以承担一些较轻的农耕工作也可以作为十分驯良的骑乘用马。现代的很多马术比赛中,很多骑手所骑乘的就是温血马。

其次,在欧洲马种进入人工科学选育的同时,中国马种却惨遭退化。尤其是满清入主中原后,为了防止汉人造反,以骑兵起家的满清统治者,对于马匹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了解,严格禁止汉人平民养马,如果有平民乘马则没收马匹、杖责五十。除此之外,还严禁蒙古草原上的马匹进入内地。于是,内地的马匹便开始退化。

清末民国以后,因为连年战乱和政局动荡,系统性的培育马匹更是无从谈起,于是马种进一步退化。到新中国建立前,中国马匹的平均身高下降达五厘米之多。抗战时期,新四军为了建立骑兵,四处搜集合格的马匹,结果连团长彭雪枫都只能将自己的马匹交给骑兵团使用,从侧面说明了那时良马的难寻。这种情况下,自然就凸显出侵华日军那些经过人工选育的欧洲马种的高大了。

赵昺所了解到的是这个时代不缺乏好马,但是宋朝缺马也是事实,马的质量不好也是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在丧失燕云十六州后,宋朝就失去了牧马之地,只能靠从广西和云南通过贸易引进马匹,而那里的马种更是矮小,加剧了马种的退化;再者即便在与游牧民族关系较好的时候,可以从他们手中买进马匹,可也都是挑选过后的劣马,且是多被阉割过骟马,也难以改良内地的马种。

而关系最大的还是战争导致的禁运,使得宋朝获得战马的渠道被堵死,在缺马的情况下更提不上进行改良,甚至为解决缺马实施民间养马的马政,进一步导致了马种的退化,没有战马的结果就是难以在战争取得优势……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