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题(2/4)
王陆他说得一点没错。”
“法存在的意义除了犯罪发生时进行审判,更有在犯罪未发生时以约束作用。”
“今日轻判此人,无疑给大众一个极不良的表率——只要有值得同情的理由,即可侵害他人。”
“人间多苦,人间多惨,人人都以这样的理由去行凶,人间还不乱乎?”
“王陆言重判,看似不和情理,却恰恰符合法理。此人重判,除了禁绝此番事故再发生外,还有此人执法犯法,铤而走险,行违法之事而抱有侥幸心理。”
“重判他,即是在挽救他……”
虞坚的评析给出,王陆观察到百谷场上有两种声音,一种是恍然大悟的理解,另一种则是不理解,不接受,觉得这样的判定过分。
只是王陆很快就发现其中原由,那些支持的,模样看起来全部一丝不苟,一看就知道是法家弟子,而其他不支持的有穿着儒服、道服,或是其他学派的标志性的衣裳。
这些不支持的人似乎进行反驳虞坚的论点,王陆本来还对他们抱有一丝丝希望。
但很快就放弃了。
这里是法家的论道大会,一些言论都从法家出发,管你其他学派什么事?
就连刚刚一直不服气的严嵩现在都不再吭声,显然是接受了虞坚的说法。
“完了,完了……要出事!”
王陆看台上,公孙鞅露出“果然不出所料我所料”的神情,并和身边的师弟在小声交谈些什么,时不时还朝着自己这边点头。
孙朔则起身到王陆桌边:“王陆兄,受教。”
“不敢,不敢。”王陆有苦难言。
“不知王陆兄习法多少时日?”孙朔瞧王陆和自己年纪差不多,自然升起比较之心。
“没学过。”书到用时方恨少,要是自己学过法学,这时候的回答不是就可以避开正确答案了。
而孙朔在听了王陆的回答后,丝毫不怀疑所言为假。当着这么多人的面说出口的,鲜少是假,一般人没这样的胆子。
“没学过法学,就能回答得如此符合法理。”孙朔由衷道,“王陆兄,你也许是天才。”
“呵,”王陆没有一点高兴,只觉得格外痛苦。
孙朔看着王陆近乎扭曲的表情,突然悟了,自己在稷下学宫时,常常因为别人一点夸奖而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瞧面前的王陆,被自己夸成天才,非以为喜,反以痛苦。
这是何等的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孙朔慢慢退回位置,开始有些理解公孙师兄。
秦国无法,是真的,但只要王陆在,秦国便有法!
公孙师兄留在秦国,未尝不是一个好决定。
甚至等学有所成,到自己游历时,可以考虑也来秦国……
史迁没管旁边一向拉扯他的嬴政,正快速用史家的秘法进行速记,将第一问的对答和众人的表情统统记录上去。
这一环节很重要,像严嵩想去掉“小”字,就需要史家这样的记录来佐证。
严嵩不再看孙朔,他知道自己走眼了,今日这场最大的对手不是虞坚的弟子,而是这个……这个什么人来着?
严嵩没关注过王陆,导致现在他都不清楚身份。
“严嵩。”
就在这时,成矫喊了一声。
严嵩看着成矫的眼睛,不言语,却也读出了他的意味。
——让自己认真回答。
实际上他不说,接下去严嵩也会提起十二分精神。
此刻,百谷场上的胜负已经和“小”字无关了,他即便胜了,凭旁人的名气,也难算一次功绩。
可要是输了……
那事就大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