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十二章教育兴国科技强军(2/3)

的节目为各位听众解读诸夏国常胜军背后的花旗国故事。…….苏佛教授,我想请您介绍一下您的诸夏国学生们是怎么样从零开始,为自己的国家生产出重型火炮的?

苏佛:冶金技术在重型火炮的制造中是有着核心地位的,诸夏国人很聪明地注意到了这一点,早在1922年,他们就建立了科学诸夏国民基金会,二十年代的科学诸夏国民基金会对未来诸夏国科技人才的培养有着一个宏伟的规划,请注意,这是他们从20年前一直坚持到现在的一个海外人才培养规划!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五百科技活佛计划(此处翻译有误,应该是五百罗汉计划,后来是西北坚持的科技带头人培养计划。)一些在诸夏国任教的花旗国科学家也接受了这个基金会的委托,在大学里为基金会推荐有前途的诸夏国大学生接受基金会的资助,来欧米二大洲学习深造。基金会同时在花旗国也联系了很多大学和教授来接受这些学生,我就是其中之一。从那以后,哈佛大学陆续接受了几十名基金会推荐的学生,其中最有名的是周志宏。

1924年在诸夏国北洋大学任矿冶工程系任主任的美籍教授施勃理(Edwin Sperry)推荐他的得意弟子周志宏及其他三位学生与科学诸夏国基金签约。1924年经基金会安排,周志宏去花旗国南芝加哥炼钢厂工作。获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925年秋,周志宏与同学们进入花旗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学习。[5]

1926年,周志宏等获冶金硕士学位。科学诸夏国基金会邀请我去了这批诸夏国学生的论文答辩会,我在会上注意到了周和其他诸夏国学生的才华,经我评估,基金会安排他和李刚一起到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由我亲自指导。在哈佛大学学习的第一年,他研究了“不同冷却速度对亚共析钢魏氏组织形成的影响”,取得创新的研究成果。同年,获哈佛大学工程师学位。

1927年(诸夏民国十六年),他又在花旗国哈佛大学完成了“钢中魏氏组织形成的冷却条件及形态”的研究。

1928年(民国十七年),揭示了纯铁在高速冷却下形成马氏体的过程。其论文被载入着名的《花旗国矿冶学报》,周志宏也由此获得了哈佛大学的科学博士学位。随后,我推荐他到花旗国国家钢管公司劳伦钢铁厂任研究员。他在那里获得了很多新的科研成果。

1929年诸夏民国西北政府开始了他们野心勃勃的西北钢铁发展计划,周和李向我告辞,回到了诸夏国,任西北特种合金研究所所长。后来我才知道,西北特种合金研究所就承接了诸夏国西北边防军方面对兵器用特种合金进行的大量研究项目。

NBC: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得知西北特种合金研究所与兵工有关这一信息的:

苏佛教授:是在一个很不愉快的情况下得知的。周是一个很重感情的人,诸夏国人有种习惯,尊师重道。周去西北后,还是经常回花旗国来,参加各种学术活动,每次他都会回哈佛并与我见面,我们都很珍惜这种友谊,其他诸夏国留学生也是这样常回母校看望师长。可是这种正常的人际和学术交往,在埃德加.胡佛眼里,变成了诸夏国人的间谍活动。

在某些花旗国人眼里,诸夏国西北边区是左翼政权,与红色露西亚关系暧昧。埃德加胡佛利用他在调查局(调查局(The Bureau of Investigation 简称BOI)。联邦调查局的前身)的地位,派人对我进行了调查和质询。我很奇怪他为什么不对日苯人多加防备,反而去担心对花旗国那么友好的诸夏国人。周向我介绍过西北边区的情况,大量花旗国人包括媒体,也曾经自由进出过西北,所有的信息来源都说明西北地方政府是个民选政府,人民有充分的言论自由和学术自由,和花旗国没啥两样。而且不说政体问题,单从国家安全角度上考虑,花旗国有太平洋保护,诸夏国人根本没有海军,这决定了这两个国家没有地缘冲突的可能性,就算周帮助诸夏国造了再多的大炮,也打不到花旗国人头上。日苯人却有着那么多战舰,他们的疯狂扩张,直接威胁花旗国安全;为什么对诸夏严防死守,而对日苯放纵,大意以至于发生了珍珠港事变如此的惨剧,有些花旗国人的智商堪忧啊。

NBC:可以想象这对您造成了很多困扰,那么最后这一切是如何结束的呢?

苏佛教授:周后来知道了这一切,据说这种调查影响到了很多与诸夏国西北有交往的花旗国人,这引起了西北军政公署的注意,Luke将军在华尔街和国会山人脉宽广,为此致电花旗国政府专门交流,罗斯福总统很重视,他亲自提醒胡佛自由主义不等于左派非法行为,,终于终结了这段神经过敏。

NBC:你认为周志宏和其他诸夏国留学生在花旗国学到的技术,对于现在诸夏国抗日战争有着什么样的意义?

苏佛教授:花旗国在冶金方面的技术无疑地是世界一流的。周回国后在西北合金钢研究工作方面可以说是第一人,而哈佛的另一位博士来自诸夏国春申市的李刚也起到了很大作用。从周和李发表在国际学术刊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