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回目录

第十二章教育兴国科技强军(3/3)

上的文章可以看出,西北特钢研究延续了北美的方向,对镍元素的使用很有心得,而他们对钨合金的研究,虽然被西北边防军军方列为机密,但从可以公开的信息看,已经早取得了突破。

诸夏国原来只有在春申市兵工厂附属的一个炼钢厂有平炉和电炉可以冶炼高碳钢,这种十九世纪的炮管用钢有一定强度,英戈蓝国海军十九世纪末炮钢验收指标是根据高碳钢指标制定的,38—44英吨/英寸,也就是高于这个压强钢板才会撕裂。而西方从十九世纪末开始发展的镍合金钢强度使得英戈蓝国海军验收标准在20年代达到了44—45英吨/英寸,所以诸夏国人的高碳钢其实是西方废弃了的炮钢材料,因此可以说诸夏国在西北合金钢投入生产以前,整个二十世纪都没有合格的炮管钢。

周和李的工作意义就在于他们使得诸夏国人填补了合金钢与西方及日苯三十年的差距。镍合金能让钢材抗腐蚀和提高强度,而钨合金更是冶金术皇冠上的明珠,不仅能让钢铁耐腐蚀,而且能耐磨耐高温,具体到火炮制造,不仅炮管,而且炮身、撞针、炮架、复进机都必须用不同的合金钢制造,比如撞针,要耐反复高温下的撞击那就必须用钨钢;复进机的弹簧必须具备超强的伸缩度,只有用铬钒钢才能制作;而炮架呢,要承受更大后座力,就必须用镍钢制作,其它助退机、炮闩也都对合金有特殊要求,要用不同的合金制造。

1929年周回国后,很快1932年诸夏国自己在西北的炮厂就投入生产了,我想,如果没有冶金方面技术的突破,诸夏国人是不可能有真正自己国产的火炮的,充其量也就是从国外进口火炮各种部件的一个组装厂而已。所以可以说花旗国回去的周、李对诸夏国兵工的贡献是划时代的。我也为他们是我的学生二骄傲,因为现在诸夏国的抗战也是花旗国的正义战争的一部分。

NBC: 非常感谢苏佛教授今天接受我们的专访,自从日苯无耻偷袭珍珠港以来,盟军在太平洋各地战局均不利,然而我们要看到,一向被西方视为弱国的诸夏国军民却像中流砥柱一样抗击着日军,我们了解到诸夏国人的常胜军正是用花旗国技术武装起来的,如果我们的学生都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作为花旗国人又有什么理由不对未来充满信心呢?

周志宏、李刚还有后来的邵象华等,都是西北钢铁行业的大师,也为抗战作出了杰出贡献,是他们和西北钢铁、军工企业的员工们一起,用钢铁铸成了我们新的长城。每一位科研人员,每一位管理人员,每一位工人都是诸夏国抗战的尖兵,我代表每一个抗战士兵感谢你们,他们曾经在冲锋路上冒着敌人的机枪火力用*包去开路,也曾经抱着集束*去挡住敌人的坦克,是诸夏国的火炮帮助他们保存了自己,消灭了倭寇,士兵们有这个权利高喊:诸夏国大炮万岁。

通过科学诸夏国基金会从1922年就开始培养起来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覆盖了光学、电子通信、内燃机、建筑工程、铁路交通、仪表仪器、机器制造、化学工业、能源勘探等,他们既有理论知识,又在美欧大型企业有实际工作经验,20年代末、30年代初,在西北抗日工业大后方的建设热潮中,他们都响应祖国召唤,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西北,来到了酒泉工业特区,在西北边区政府大力投资支持下,撑起了钢铁、能源、交通、电信、石油及煤化工、兵工等行业,有着这样的工业基础,才有了后来强大的西北野战集团军群。抗战中的诸夏国科学家们,好似来自世界各个角落的八方风雨,滋润了祖国大地,培养出了诸夏国抗战军队这棵参天大树。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