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混水摸鱼(2/5)
全体武将。
第三阵:卢象升、熊文灿以“国入丰厚税制完备”为由准备****黄宗羲的“推窗之论”。
第四阵:贺逢圣、洪承畴为的偏传统型官员以“托尔斯泰事件”希望叫停与俄罗斯、欧罗巴等国的外交联系以及“分科取士”。
第五阵:围绕着小朱提交的“桃花票取代蛤蟆票”议题言官为的大多数文臣都互相指着鼻子骂大街。
促成这种大混乱的原因很简单国家很久没开早朝了之前罢朝时采取天子居上书房与分议大臣共同制定方针性政策;然后以太子奉国为表现形式会同诸部大臣共同处理事务性工作。
这种方式还是很有些效率的分议大臣因为自觉受天子垂青而自内心的想成为文臣楷模以不负圣恩那么在制定国策时自然会尽心尽力并且像杨嗣昌、洪承畴、熊文灿、卢象升这些人既有开明眼界亦有基层工作经验所以国策上一直没有出现大的疏漏;
分议之后的事务性工作由于很多臣僚都欣喜的看到国家下一代接班人能够被皇帝授予如此大的自由度不仅可以掌握一定的权限、资源还有人力同时还可以“奉国”身份相应的拍板决策。这样的政体模式可谓开创古今之圣举。太子既可以借助实干而锻炼治国手段还可以提前了解各级别文官的能力、特点所以大家干劲都很足(将来新君继位总不会忘记这些老部下吧)。
换句话说大家已经迅适应了这种工作状态。但现在忽然之间最高的权威者要以早朝的方式重新掌握“具体事务权”了。传统文臣的“应激反应机制”立刻开始运作起来。
这就是中国人的无奈传统之一私下里什么话都好说有商有量嘛也少不了一些掏心窝子的话。可一旦来到公开场合大家立刻像变了一个人明明很简单的事情也要违心的说点儿什么。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明明老百姓对皇上广泛接纳西方传教士的做法很有腹诽但你要是让他公开的表看法时这家伙通常会如是说道:
“皇帝陛下对西洋传教士的亲切态度让我很感动。试想这些国际友人千里迢迢不远万里的来到中国为丰富我们的生活乐趣而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作为中国人的我又怎么会不感谢他们呢?希望我们能够尽东道主之谊让他们感受到如家的温暖……”
其实想想这种“敦促国民习惯演戏”的传统真是够没劲的!
今天的早朝就是这种传统的反向体现明明所有人都觉得皇上虽说不按常理出牌行事乖张异类但从总体上来看倒是都能够歪打正着渐变成国之良策。
但是当早朝大会召开之后所有人都开始了提意见仿佛这个时候不公开骂骂皇上他就是奸臣似的。偏巧唯一跳着脚拥护天子一切言行的事件恰恰是阮大铖这个老流氓搞出来的因此先介绍闹剧第一阵:
阮大铖、张彝宪这俩宝贝联名奏本用厚达三尺三的奏本状告河南、山东两地的所有基层官员:贪赃枉法、尸位素餐甚至有“为谋私利而勾结叛党”的败类出现!
这个黑状纯粹是睁眼说胡话。小朱当时听后的第一个反应就想找块砚台砍下去最次也应该让人把这阮大铖、张彝宪这两个混蛋给叉了出去但政治有时候又不得不做些表面文章:
“阮大铖朕来问你”(臣不敢)“彝宪钱庄的位置所在何处?”
“回皇上所在河南洛阳!”
“哦好你与董祖常前去任职检审之前本在大通营的定陶作坊那边帮忙吧?”
“吾皇圣明小臣至今仍兼定王府丞。”
“好那朕便再问一句你从定陶迁往洛阳任上总共多少时日?”
“…”
听到这话一直得意洋洋、满脸杀气的阮大铖猛地一抖因为这话其实很难回答。他的检审任命是公开行为但私下里却曾秘密入京接受指派要替国家操盘“惊天骗局”。之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